糖尿病|女嬰年僅1歲就確診 家人驚嘆「1顆糖都沒吃過」!
大部份的糖尿病都能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扯上關係,但第1型糖尿病卻不在其中。內地就有一名女嬰,年僅1歲就確診患上糖尿病,令家人難以置信,不解連一顆糖都沒吃過的孩子,為何會患上疾病。
據內媒報道,該名女嬰是家庭中的第一個孩子,是家人們的「心頭肉」,怎料近日突然出現精神委靡、食慾不振等症狀,且呼吸亦變得愈來愈急促,嚇得家人們連忙帶她到醫院。經過檢查後發現,女嬰的血糖竟高達30mmol/L,遠超正常值,需要立即辦理住院手續,醫生告知家屬,孩子可能得了糖尿病,需要胰島素治療。
隨即,女嬰被轉送至浙大兒院內分泌科,經過多次檢查,發現數值都明顯高於正常值,胰島素自身抗體陽性,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家人聽到這個消息都震驚不已,又不禁疑惑,孩子年紀尚小,連一顆糖都沒吃過,「怎麼會得糖尿病?這診斷真的對嗎?」
對此,醫生解釋,「這幾年浙大兒院接診約200名糖尿病患者,其中有9成是1型糖尿病。很多人印象中,糖尿病都是攝取過多糖分導致,但其實在兒童患者中,多數都是1型糖尿病,和攝取糖份沒有直接關係。」
醫生又指,1型糖尿病目前確切的發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在遺傳易感性基因的基礎上由於環境因素(例如一些病毒感染、化學毒物等)的作用,體內產生了會破壞胰島β細胞的抗體, 導致胰島素無法產生,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沒辦法降血糖了,體內血糖愈來愈高,最後表現為糖尿病。 所以吃糖本身並不會增加兒童得第1型糖尿病的風險。
醫生提醒,糖尿病並不可怕,只要積極面對,持之以恆依醫囑堅持,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主要包括「五駕馬車」:藥物治療、飲食管理、運動、血糖監測和健康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兒童要少吃高熱量的食物,注意飲食均衡,並適量運動。 如果已經確診了糖尿病,要根據醫囑,該打針還是要打針,該吃藥還是要吃藥,家長千萬不能疏忽管理。
醫生又指,早期發現糖尿病,提高對糖尿病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可以減少許多初期症狀不明顯的患者,首次就診出現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早期症狀易忽略(點擊下圖看清!👇👇👇):
糖尿病一、二型有何分別?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在該疾病中,人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和破壞胰島素產生的胰島細胞。這導致胰島細胞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而胰島素是一種調節血糖水平的荷爾蒙。由於胰島素不足,患者需要透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血糖控制。第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輕人和兒童中發生,因此也被稱為兒童期或青少年期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其特徵是胰島素的不足或胰島素的使用效率降低。這是由於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弱,稱為胰島素抗性。隨著疾病的進展,胰島細胞可能會逐漸減少胰島素的分泌。第二型糖尿病通常與肥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和遺傳因素等生活方式因素有關。初期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如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治療。
以下是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差異:
1. 病因:第一型糖尿病是由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攻擊胰島細胞。而第二型糖尿病主要與生活形態因素和遺傳傾向有關。
2. 年齡發病:第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兒童和年輕人中發生,而第二型糖尿病多發生在中年人或老年人。
3. 胰島素需求: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幾乎總是需要外源性胰島素治療,通常透過注射胰島素。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在疾病早期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血糖,但在疾病進展時可能需要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治療。
4. 發生率:全球範圍內,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遠高於第一型糖尿病。
預防/改善糖尿病的關鍵10件事(按圖看清!👇👇👇)
1. 健康飲食:採用均衡的飲食,包括新鮮的水果、蔬菜、全穀物、健康蛋白質和健康脂肪。限制高糖、高脂和高鹽食物的攝入,避免過度食用加工食品和飲料。
按圖了解維持血糖平穩及糖尿病前期患者7大飲食宜忌︰
2. 控制體重:維持健康的體重範圍,透過控制食物攝取和進行適度的體力活動來實現。減輕體重對於預防和管理第二型糖尿病特別重要。
3. 規律運動:進行適度的身體活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結合肌力訓練和彈性練習。
4. 控制血壓: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透過健康飲食、體力活動、減少鹽的攝取和遵循醫生的建議來達到目標血壓。
5. 控制血脂:管理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水平,透過控制飲食和進行適度的運動來降低不健康的血脂水平。
6. 減少長時間久坐:避免長時間久坐,盡量經常活動,例如每小時站起來活動幾分鐘。
7. 避免菸草和限製酒精攝取:吸菸會導致血糖控制更加困難,增加心臟病、中風、肺部疾病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酒精攝取對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影響。酒精會幹擾肝臟的正常功能,影響胰島素的分解和利用,導致低血糖或高血糖。此外,酒精含有高熱量,攝取過多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8. 定期身體檢查:定期檢查血糖、血壓和血脂水平,以及進行其他相關檢查,如眼底檢查和腎功能評估。
9. 管理壓力:學習應對和減輕壓力,透過適當的休息、放鬆技巧、社交支持和心理健康管理來促進整體健康。
10. 遵循醫生的建議:如果您已被診斷出有糖尿病或高風險,請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如果需要),並進行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