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腹瀉竟是急性心肌梗塞徵兆?秋季易心臟病發3類人要小心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肚痛腹瀉是身體不適常見的症狀,再加上近來季節轉變,導致免疫系統不穩定,腸胃較為敏感的人就更易生病,不過近日就有醫生分享原來腹瀉亦可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徵兆!

近日,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蕭敦仁在當地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個案指,早前一名年約50歲的商人到台南出差,回來後連續3天出現腹瀉,即使服藥亦沒有好轉,唯有到醫院掛急症。在了解病人的狀況後,接診的醫生認為病情並不尋常,進一步安排檢查後竟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所幸發現得及時,醫生馬上為病人安排手術,才成功挽回一命。

(圖片來源:截圖自《健康好生活》)

蕭醫生在節目上指,「別看腹瀉好像與心肌梗塞扯不上關係,但有一部份心肌梗塞真的會導致拉肚子。」他解釋,原因是病發的位置剛好位於右心室,血管連接橫膈膜,所以橫膈膜上面的一些自律神經,特別是副交感神經被激化,令腸道蠕動速度過快,才會導致持續腹瀉。

蕭醫生提醒,每到春秋兩季,由於外在溫度變化較大,會比其他時間更易造成腸胃不適。另外,秋季亦是心臟病發的高峰期,若患者本身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或肥胖問題,在入秋後就要特別留意心臟病發或腦中風的徵兆。

血管堵塞的常見先兆(按圖👇👇👇)

「心肌梗塞」是心血管血流的「完全堵塞」,使得心臟失去血液、缺氧,人也就昏倒、猝死。而造成心臟血管的堵塞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血栓,另一原因則是動脈的粥狀硬化,也就是血管內皮發炎、壞死後,纖維化的組織堵住血管。當心臟血管堵塞的前5~10分鐘,會有很明顯身體不對勁的感覺。

一般提到心肌梗塞,許多人會聯想到胸悶、胸痛,但其實那是「急性梗塞」發作,也就是血管中的斑塊突然剝落導致血栓時才會出現的症狀,有半數患者在心肌梗塞前根本沒有胸悶胸痛的症狀,反而可能在一個月前曾有胃痛、肩膀疼痛等症狀。以下是血管堵塞的常見先兆:

1. 心臟血管堵塞(冠狀動脈疾病)

- 胸悶或胸痛(心絞痛):可能感覺到壓迫、緊縮或疼痛,通常發作在胸部中央或左側,可以向上臂、頸部、下巴或背部放射。

- 呼吸困難:感到呼吸急促或窒息的感覺。

- 心悸或不規則心跳:心跳加速、不規則或跳動感。

- 噁心、嘔吐或冒冷汗。

2. 腦部血管堵塞(中風)

- 突然的嚴重頭痛。

- 突然出現的臉部、手臂或腳部一側無力或麻木感。

- 語言困難或言語不清。

- 突然出現的視力喪失或模糊。

3. 四肢血管堵塞

- 疼痛或不適感:可能出現在四肢的特定區域,例如腿部、手臂或腳趾。

- 腫脹或水腫:受影響的區域可能出現腫脹或水腫。

- 疲勞或無力感:受影響的區域可能感到疲勞或無力。

▼年輕族群如何預防心肌梗塞?(按圖看清👇👇👇)

+1

改善心臟健康 日常做足7件事

1.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 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限制紅肉、奶製品和加工食品的攝入,選擇低脂肪和非脂肪食品。

- 增加蔬菜和水果攝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劑,有助於降低心臟病風險。

- 選擇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選擇全穀類、豆類和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來替代精製穀物和糖分。

- 控制鹽的攝入:過多的鹽攝入可能導致高血壓,盡量減少加鹽和高鹽食品的攝入。

2. 保持適量的體重

- 如果您超重或肥胖,嘗試減少體重以減輕心臟負擔。請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制定一個適合您的減重計劃。

3. 適度的運動

- 遵從醫生的建議,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騎自行車等。適度運動可以增強心臟功能、降低血壓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4. 不吸煙

- 戒煙是保護心臟健康的最佳方法。吸煙對心血管系統有害,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5. 控制血壓和血脂水平

- 定期檢查血壓和血脂水平,如有必要,按照醫生的建議採取控制措施,如服藥、飲食調整等。

6. 減壓和管理壓力

- 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運動、與親朋好友交流等,有助於維持心臟健康。

7. 遵從醫生的治療計劃

- 如已診斷為心臟病患者,請遵從醫生的治療計劃,按時服藥、定期進行檢查和追蹤。與醫生保持緊密的聯繫,及時報告任何症狀變化。

相關文章:【心臟病】心肌梗塞假期後上班易病發 5個高危時間心臟負荷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