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留意小傷口是否惡化?延誤就醫恐截肢要注意5大警號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你會特別注意身上的小傷口嗎?大部分的人都是等待傷口自行痊癒,大多不會留意。然而,只有這一類人需要特別留意小傷口,否則嚴重感染時恐會面臨截肢的風險。

究竟是誰需要比一般人更注意是否有小傷口?答案是糖尿病患者!台灣衛福部資料統計,在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近11%,但其中平均每10人就有2名病人因併發糖尿病足、潰瘍等慢性傷口而遭到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是相當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早期症狀易忽略(點擊下圖看清!👇👇👇):

+9

相關文章:糖尿病|長期高血糖損害記憶力?血糖失控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糖尿病人傷口難照顧,嚴重須截肢

原來糖尿病病友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周邊血管硬化與阻塞,台灣萬芳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邱文寬說明,再加上他們血液循環與免疫系統較差,傷口更不易癒合,受到細菌感染的機率更會大幅提升。而難癒合的慢性傷口如褥瘡、靜脈潰瘍、周邊動脈阻塞等也都相當常見。

臨床上遇到最嚴重的狀況,大部分是傷口出現嚴重潰爛,需要截肢的病人。邱文寬分享,過去疫情期間曾輾轉收治一名居住偏鄉的年長糖尿病患者,因發高燒意識昏迷而送往當地醫院急救,原以為是確診COVID-19,後來經過詳細檢查才發現腳背處的傷口嚴重潰爛,恐是傷口惡化而導致的發燒。

相關文章:糖尿病|常熬夜睡眠不足肥胖易糖尿?7大食物加3種運動助穩定血糖👇👇👇

+7

患者應注意5大警訊,及時就醫

邱文寬提及,起初判定該名病人需要截掉下肢,不過後來及時安排清創手術引流膿水,以及評估血糖、血管是否通暢與感染指數這3項數據後,病人僅需切除幾隻腳趾頭,免於失去下肢的命運,現如今透過復健,已經可以藉由拐杖慢慢行走。他也提醒,務必注意其它常見傷口惡化警訊,才能及時就醫處理,包括:

- 傷口周圍紅腫
- 發熱
- 惡臭
- 發燒
- 呼吸急促

相關文章:糖尿病|跟足指引飲食 覆診仍不合格?5類人或應改變驗血糖方法👇👇👇

+11

邱文寬說明,以往治療傷口的常規方式是以清創壞死組織與抗生素治療為主,一般傷口照護只要遵守清創、上藥、包紮、更換等4個要點,多數能如期癒合。不過目前也有其他新一代的治療方式,可提高傷口復原時間,病人民眾都可依照需求再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法。

延伸閲讀:

7 款人氣葉黃素推薦!秒懂葉黃素功效、攝取量、何時吃與挑選 4 原則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