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脷洲二人食角螺後疑中貝類毒素 食安中心解構烹調貝類注意事項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近日,衞生防護中心就公布了一宗懷疑神經性貝類毒素中毒的個案,兩人因家中一同食用蒸角螺後,出現舌頭刺痛、嘔吐和腹瀉等症狀。衞生防護中心及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事件的調查仍繼續進行。

初步調查顯示,懷疑神經性貝類毒素中毒的角螺購自鴨脷洲街市「榮興鮮魚」的海鮮檔。 (資料圖片)

香港人愛好美食,一眾新鮮海產更是港人的心頭好,有統計指出香港人均海鮮消耗量為全亞洲第2位,港人有多愛吃海鮮由此可見一斑。然而愛吃並不等於「識食」,貝類海產固然是人間美味,但若因此而導致健康受損就得不償失。有見及此,本文就為大家,簡介何謂貝類中毒、以及預防方法。

相關文章:兩人食角螺後疑中神經性貝類毒素 購自鴨脷洲街市「榮興鮮魚」

貝類為什麼會有毒?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貝類本身並不具有毒素,存活在海中的貝類會以海藻為食物,當貝類進食了帶有毒素的海藻時,毒素就會累積在貝類體內。而人類在進食含貝類毒素的貝類海產後,可患上多種腸胃及神經系統疾病,稱為貝類中毒。

貝類毒素有包括多種不同的毒素,具體要視乎貝類進食的藻類而定。比較常見的貝類毒素有5大類:

1. 麻痺性貝類中毒:

- 症狀主要因神經受影響而產生,且發病迅速。進食後30分鐘內會感到口部、舌頭、四肢麻痺、頭痛、頭暈症狀。康復後無任何持續效應。

- 嚴重的個案會因肌肉麻痺而引致呼吸困難,24小時內出現呼吸系統停頓的情況。

2. 下痢性貝類中毒:

- 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部出現中度至劇烈的痛楚及痙攣。通常在進食受污染的貝類後數小時內出現。通常在三天內會完全康復。

- 長期進食可能致癌。

3. 神經性貝類中毒:

- 症狀包括發冷、頭痛、腹瀉、肌肉無力、肌肉及關節刺痛、噁心、嘔吐。通常在進食受污染的貝類後數小時內出現。

- 嚴重情況可致冷熱感覺逆轉,複視,呼吸、吞嚥及言語困難等。

4. 失憶性貝類中毒:

- 症狀包括噁心、腹部痙攣、嘔吐、腹瀉,通常在進食受污染的貝類後數小時內出現。

- 嚴重情況甚至對痛楚反應減低、頭暈、產生幻覺、神經紊亂、喪失短暫性記憶力。

5. 原多甲藻酸貝類中毒:

- 症狀與下痢性貝類中毒相似,會出現嚴重腹瀉、嘔吐、腹痛、間歇性噁心及發冷等。

- 通常在進食受污染的貝類後12至24小時內出現。

同場加映:5種食物中毒、食物中毒7大原因(按圖👇👇)

+11

如何可以避免中毒?

扇貝的內臟。(圖片資料:食安中心)

食安中心曾指出,產生貝類毒素的海藻,是雙殼貝類軟體動物的天然食物。一般港人會在餐桌上見到的蛤、蠔、青口、扇貝等都均是雙殼貝類。雙殼貝類在進食有毒海藻後,會把貝類毒素集中積聚在其內臟,而且烹煮並不能把該種耐熱的毒素消除,因此進食前一定要多加留意。

若想減低中毒風險,食安中心建議在烹調貝類前先將內臟及卵子拔除。以扇貝為例,在食用時應避免進食它的肝胰臟、生殖腺及鰓。另外,若在烹調沒有拔除有毒部份,亦有可能通過烹調時過程的湯汁而攝取到毒素,因此建議在烹調貝類前先拔除有毒部份。

相對地,貝類的閉合肌,以扇貝為例即是俗稱帶子的部位,含有的毒素量較少,只要並非大量食用就不會有導致中毒的風險,市民則可以安心食用。

10個常見處理食物常犯錯誤(按圖👇👇👇)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