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須知|年紀大多藥食?當心藥性相撞 病痛多人士更要當心
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追求活躍老、健康老蔚為潮流,也帶動老年醫學的發展。不過,究竟甚麼是老年醫學?哪些狀況適合去看老年醫學科呢?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張欽凱說,在近代醫學的發展史上,「老年醫學」算是一個新興的領域,不同於大眾熟知的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老人醫學強調的是以功能為導向的「全人醫學」。
也就是說,老人醫學要看的不只是單一的心臟、腎臟或腸胃系統,而是以人體「整體功能」為出發點,透過各種評估手段與診察方式,讓被照顧的老人得到整體功能的進步。
相關文章:高血壓|一天忘吃藥需補吃?血壓藥、膽固醇藥不用 這藥卻要小心
「藥吃比飯多」,當心多重用藥風險
人到老年後,慢性疾病增加,也會需要使用多種藥物來控制病情,甚至有人會覺得人老了「藥吃的比飯還多」,進而造成「多重用藥」的問題,這又會對身體造成甚麼影響呢?
張欽凱說,其實不只台灣,全世界的高齡長輩都面臨多重用藥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年長後身體機能衰退,各種慢性病就容易跑出來,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臟功能也不大好。
不過各界對「多重用藥」的定義不太一樣,但無論是吃5種、8種、甚至更多藥物,多重用藥都可能衍生幾個問題:
首先,是藥物之間產生不必要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強藥物功能,但這功能不見得是好的。
舉例來說,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心肌梗塞之後,常需要使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如阿斯匹靈等藥物,但很多長輩也常因關節炎等疾病而服用止痛藥。「如果這兩個藥一直吃,又沒有一個全面的監控,止痛藥與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一起吃,就可能增加腸胃道出血的風險。」
其次,是兩個藥物一起吃的時候,可能導致其中一個藥效變得不好,甚至完全失去效用。
例如許多女性常有缺鐵性貧血,因此需要補充鐵劑,但她們也常有胃酸過多的問題,需要服用制酸劑;由於制酸劑會抑制鐵劑吸收,因此若同時服用兩種藥物,鐵劑就是「白吃了!」
張欽凱解釋,台灣常見鐵劑是A醫生開,制酸劑是B醫生開立,也就容易發生用藥發生不良的交互作用,或藥物效果被抵銷的狀況。
出現5狀況可進行「周全性老年評估」
老後身體機能下降,各種疾病也上身,也就容易出現上述「藥吃比飯多」的狀況。但造訪不同的專科醫生,彼此之間的診治可能會出現差異,或讓病人及家屬無所適從的地方,這就需要老年醫學專科醫生上場抽絲剝繭。
而考量老年患者病況複雜,有時會需要醫生給予周全性老年評估(CGA),但甚麼狀況下,會需要做評估呢?
張欽凱指出,周全性老年評估其實是一個複雜、花時間的評估流程,不過簡單來說,有幾種狀況就應該進行評估:
.整體功能衰退:例如行走速度越來越慢,甚至走路型態怪怪的
.經常跌倒、步態不穩:1年不只發生一次,甚至發生2次或3次以上,且導致嚴重後遺症如骨折
.越來越瘦,且體重減輕超乎預期
.常跑不同診所或科別看病取藥,擔心有藥物的交互作用或需要減藥的問題
.認知功能退化,如記憶力退步、精神不好,甚至感覺憂鬱,常有負面念頭等。
上述這些狀況都可以帶來老年醫學科,讓醫生做進一步的評估。
相關文章:銀髮健康|身體隨年齡將現12種老化 參考世衛指引學怎健康老化
與台灣鄰近的日本,是全球人口老化最快速的國家,而在老年健康與照護上也值得台灣借鏡。張欽凱說,綜合日本各界觀點,銀髮族要維持基本健康有3個要件:
1. 吃的好、吃的營養,首先他一定要有良好的咀嚼吞嚥力,保有一定數量的牙齒。
2. 運動有益健康,除了散步、健康操、跳土風舞之外,若能適當做一些肌力訓練、重訓的話,對於預防肌少症和肌肉流失有很大的幫助。
3. 觀念更新,要跟社會保持連結、不跟社會脫節。建議長輩要有自己的社交團體與重心,如宮廟聚會、長青食堂交誼閒聊、健腦活動等,都是保持健康身心非常重要的3個關鍵。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銀髮健康|藥物該否放雪櫃?3大錯誤擺放方法 或受潮、影響藥性
腦退化|身體怎告訴你有失智症風險?得病前2年或現便秘等10徵兆
延伸閱讀: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