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100歲高齡醫生分享長壽5大秘訣 「別退休」竟是其中一招
社群媒體上最紅、最年長的醫生,恐怕就是他了。美國醫生塔克已經100歲、行醫75年不輟,至今還沒退休。他說,他健康長壽有5個秘方,最重要的是永不言退,因為,「退休是長壽的天敵,你會慢慢枯萎。」
美國百歲醫生、神經學家霍華德.塔克(Howard Tucker)透過短影音分享長壽秘訣,在抖音上一炮而紅。
塔克醫生出生於1922年7月10日。那個年代,美國男性平均壽命只有58歲,而塔克今(2023)年即將度過101歲生日,影片裏的他滿頭白髮,但神態健康、俏皮地手舞足蹈。100歲的他有手機、有筆電、還會用社群媒體。
想早點退休歎世界?塔克醫生卻在告訴世界,他永不言退呢!(按圖了解)
行醫75年、67歲拿律師資格
塔克醫生自1947年開始行醫,從事醫學研究、患者治療長達75個年頭,獲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認可是史上「最年長的執業醫生」。新冠疫情期間,他甚至每週看診高達5~6天。
塔克在1950年代韓戰期間擔任大西洋艦隊神經科主任,當年的他30多歲,看似已經來到職涯巔峰,但塔克似乎從未停止對自己的要求,67歲那年,他通過俄亥俄州律師考試成為律師。
塔克直到最近才停止看診,但他還是沒退休,依然每週到克里夫蘭的聖文森特慈善醫療中心(Vincent Charity Medical Center)執教鞭,培育住院醫生。
如今塔克醫生膝下有4個兒女、10個孫子,他的妻子莎拉(Sara)89歲,同為高齡學者,是個精神分析與精神病學家,目前也仍在執業。塔克醫生說,結婚65年,他「從沒跟妻子吵過一次架」。
孫子奧斯汀(Austin)現在正為爺爺拍攝紀錄片,讓更多人看到這位傳奇名醫如何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他總是問我:這該怎麼做?示範給我看!他對世界始終充滿好奇。」奧斯汀說。
百歲名醫看長壽 生活中5招抗老
病人常向塔克醫生請教:如何保持健康、快樂、不失智?塔克說,長壽或許是基因,同時可能也有一點運氣,但如果能保持某些生活方式,或許就是長壽的訣竅。
塔克醫生5大長壽秘訣!(按圖了解)
他向美國媒體CNBC分享5個長壽秘方:
1. 不退休、持續學習
塔克醫生建議,如果你有一份喜歡的工作,而且身體還能負荷,應該考慮延後退休。因為很多人退休後,生活開始停擺、不再活躍,認知能力下降,接著失智可能就來報到了。
他說自己沒有退休計畫,因為非常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退休是長壽的天敵,你會慢慢枯萎。」他說,比起臥床、在養老院慢慢死去,他更想繼續享受人生,這對他而言是一大樂事,「我每天都在學習新東西!」
2. 維持運動習慣
直到80多歲,塔克醫生依然持續游泳、慢跑、爬山和滑雪,保持身強體壯。「根據研究,只要健走15分鐘,就能降低近25%的早逝風險。」他說。
現在高齡100歲的塔克雖然不再滑雪,活動力也大不如前,但還是每個禮拜努力跑4.8公里的跑步機,如果單純跑步覺得無聊,他會邊跑邊看經典電影。
3. 不抽煙
塔克醫生高中時,曾向爸爸提出想抽煙的想法。爸爸回他:「我無所謂。只是生命已如此短暫,除了新鮮的空氣,怎麼還會有人想在肺裡塞髒東西?」這一番話,立即打消了塔克抽煙的念頭。
他指出,吸煙導致癌症、中風、動脈相關疾病和心肺疾病。「過去我參加醫學會議,醫生們會一面抽煙,一面告訴病人說,抽煙能控制食欲、安定神經。」如今這些話都被推翻,吸煙的舒服與帶來的惡果相比,在他看來顯然不值一提。
4. 適度而不過度
許多退休人士喜歡自律的作息跟飲食,不准自己吃這個、不准自己做那個。但塔克認為,太過自我限制的生活,對長壽恐怕適得其反。「適度而不過度」的生活方法,才能充分享受每一刻,同時維持長久的健康。
「我偶爾也會小酌一杯馬丁尼,或吃一塊紐約牛排,但我不會天天都這樣做。」塔克說,妻子莎拉擅長烹飪,替夫妻倆準備健康、多樣化的飲食。他喜歡吃菜、每餐都有,特別喜歡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如:白菜、椰菜花和甘藍菜。
5. 持續傳承知識
作為一位70多年的神經學家,塔克醫生說,自己見證醫學的演進變革,目睹腦科學從額葉切除術,一直進展到最新的電腦成像技術,他想把所知所學繼續傳承給下一代,不讓知識被浪費掉。「我很喜歡教導醫師跟學生們,我自己也從他們身上獲益良多。」
長壽無秘訣: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
去年獲得健力氏世界紀錄認可,塔克醫生很開心,他把這個頭銜當成這段「又長、又滿足、又快樂人生裡」一項新的里程碑。
「大家都覺得長壽有公式可循,我的答案是:享受每一天!把每天都當成你人生的最後一天去活,我覺得這種人生哲學很美。」
塔克表示,長壽真正的秘訣,就是沒有秘訣。
「我們每天都在生活,卻只會死亡一次,所以必須充分利用我們擁有的時間。」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銀髮養生|戒煙不嫌遲 飲食不只多菜少肉 11個長壽秘訣還有這些
銀髮|為何人家活到80歲仍開心?不想失能失智 5件事中年起就做
延伸閱讀:
【本文獲「康健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