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藥物種類繁多 藥劑師:長者或容易漏服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據統計,本港有超過七成長者至少患有一種或以上的長期慢性疾病,另有40%長者需要服用五種或以上的處方藥物。但隨着年齡增長,長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亦衍生多種服用藥物問題,影響病情管理。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早前推出長者使用藥物支援及教育計劃,發現大部份長者不清楚藥物的用途以及保存方法,甚至有漏服的情況。主席蔣秀珠女士表示,「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問題,以高血壓為例,若不依從用藥,長者因而住院、再住院、過早死亡的風險比正常高出五倍」。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主席蔣秀珠女士指出,千萬不要小看漏服藥物問題。

蔣秀珠女士指出,由於長者記性及認知能力可能有所下降、對於病情的認識不足,再加上服用藥物種類繁多,可能會衍生存放混亂、新和舊的藥物都一同服用的問題,增加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以及影響服藥依從性。

藥物管理計劃 整合個人化藥盒

有見及此,基金會早前展開計劃,為長者進行一對一的藥物諮詢並建立完整病歷及藥物清單,同時亦會整合藥物。香港藥學服務基金項目經理蔡麗娜女士指出,計劃會提供個人化藥盒,幫助長者將藥物按用藥時間放入藥盒,從而提高他們的服藥依從性,也減少他們用藥時的困難。她補充,藥劑師會透過社區長者中心轉介,安排與長者會面,進行評估,為他們提供藥物諮詢及整理服務,亦會跟進有需要的個案,了解他們能否跟隨藥劑師建議依從用藥。

蔣秀珠女士表示,計劃已有超過500名長者受惠,當中僅不足三成長者與年輕家人或傭人同住,其他則為獨居或雙老家庭;七成長者獲處方十款或以上藥物,近兩成表示對處理繁複藥物感到困惑。

鍾太參加計劃前,會經常忘記食藥。

鍾太本身因心血管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她在參加計劃前,會經常忘記食藥,而且藥物儲存方式混亂,亦對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不清楚。在參與計劃後,藥劑師上門為鍾太重新整理藥盒,並告知每種藥物的副作用,令其漏服藥物次數明顯減少,甚至可自行執藥盒 。

基金會將展開藥物知識及管理培訓基礎藥物管理課程,主要培訓年輕長者(60至69歲),認識藥物標籤、使用與自我健康管理相關的手機應用程式、常見藥物副作用等等,亦希望透過教育這些年輕長者,從而將這些重要藥物資訊在長者間推廣。

左起: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主席蔣秀珠女士、香港藥學服務基金項目經理蔡麗娜女士、參加計劃者鍾太及藥劑師陳懿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