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逝世|長者久病或會厭世 老人陷憂鬱可從語言、胃口4點觀察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台灣知名雕塑家朱銘驚傳被妻子發現在家身亡,疑似因久病厭世尋短,享壽85歲;檢方相驗後認定現場無外力介入,排除他殺可能。家屬對死因無意見,遺體發還處理後事。針對老年人可能因久病出現憂鬱情形,台灣北榮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可從語言、行為、睡眠和胃口四大方向觀察是否有憂鬱傾向,如果嚴重就建議帶老人家就醫、介入治療。

根據台灣董氏基金會2016年調查,71至80歲老年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佔12.4%,包括活越久對生活健康沒信心、環境不佳等,越顯憂鬱。

情緒低落的人,很少會告訴人家自己的心情,所以大家更要細心觀察他們的狀況:(按圖了解)

+10

蔡佳芬表示,老年人憂鬱症狀可能比較沒那麼外顯,但可從四大方向觀察:

1. 語言

如果常常說出「再活也沒有多久了」等負面、消極的話語,或是甚至出現尋死的想法,就必須注意。

2. 行為

有些老年人不願意說出自的想法,則可從行為觀察。當想法低落,行為也會跟着低落,因此可以觀察,若過去常常出門變得不愛出門,或在家時常常將窗簾拉上,不願接觸外面世界;變得不愛社交,行為退縮,也可能是憂鬱的前兆。

3. 睡眠

出現失眠或是整天在睡等兩種極端情形,有可能出現憂鬱症狀。

4. 胃口

老人家食欲下降且越來越瘦,應該特別留意。

蔡佳芬說,語言和行為表示是憂鬱症狀的核心情緒,但不易察覺,睡眠和胃口是生理兩大觀察面向,也值得留意。老人家出現憂鬱症狀,可以先移除身邊的危險物品,避免一轉眼不在身邊時就發生憾事。另外,也要帶老人家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很多老人家是從其他科轉介來的」,蔡佳芬說,如果老人家不願意就醫,可以趁老人家慢性病回診時,先向主診的內、外科醫生說明,由醫生先開立輕微的抗憂鬱藥劑,再試圖規勸就醫。

蔡佳芬提醒,自殺防治守門的「一問二應三轉介」是非常重要且有用的步驟。一開始可以有技巧的詢問發現警訊,一但發現警訊就算非專業人員,只要能夠陪伴、傾聽,就是非常好的回應。發現問題超過可處理的程度範圍,找到適當資源轉介,就能降低自殺的可能性。

求助網站和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老人痴呆|五管齊下預防老年腦退化 除飲食、睡眠 這3點也重要

+15

銀髮健康|身體隨年齡將現12種老化 參考世衛指引學怎健康老化👇👇👇

+20

延伸閱讀:

出遊將須自備牙刷 2025年起全面實施旅宿業環保房型

女罹甲狀腺機能亢進...日吞16顆藥脖腫眼凸 醫手術讓她恢復外觀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