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研究指食白飯可致大腸癌?5貼士改善飲食習慣預防大腸癌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大部份港人每日都會進食白飯,但若說吃白飯會導致大腸癌,你又會否相信?

台灣退休心臟科醫生謝安民在Facebook專頁發文,文中引述了美國癌症協會發表的最新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兩大重點:

1. 大腸癌的病人有年輕化的趨勢,且診斷出來時已經是重症患者的比例上升了。

2. 西式飲食易致癌

大腸癌患者年輕化 重症患者更增近1倍!

研究指出,新診斷出的大腸癌患者當中,年紀小於55歲的比率在過去三十年幾乎增加了一倍,從1995到2019年的24年間,確診時55歲以下的大腸癌病患竟從僅11%升至20%,增幅近1倍。

在2019年,有60%患者被診斷出患大腸癌時已經是晚期。癌症篩檢還未普及之前的1995年,癌症發現時已經是晚期也只佔57%。篩檢較為普及之後的2005年前後,診斷時晚期的比率降至52%。研究人員目前仍未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導致大腸癌患者年輕化。

4類食物易致癌 飲食習慣多肉少菜

而另一項研究則揭示「西式飲食」易引致大腸癌。研究人員以13萬名醫療工作者作為對象進行分析,在參與研究的人當中找到1175個大腸癌,其中111個大腸癌細胞中可以找到一種特殊的大腸桿菌(E Coli)。這種大腸桿菌的特點在可以分泌叫PKS的化學物質。

研究人員又分析他們的飲食習慣,發現大多數習慣西式飲食的人,腸道內更容易出現此特殊桿菌,進而刺激腸道發炎。研究人員指,西式飲食可能經由改變大腸內的細菌生態,導致產生特殊細菌刺激腸道發炎,最終導致癌症。

按圖看清潔:4類食物易致癌

謝醫生又指,雖然大多數人的飲食應該還是以中式為主,或者是中西混合的,但無論是哪種飲食習慣,食物中還是包括不少紅肉、加工肉品、糖和精製穀物等和西式飲食類似的成份,另外,若平常飲食習慣少吃蔬菜、豆類,也要多留意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是甚麼?

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份,分為結腸與直腸。有時大腸內壁細胞會不正常生長,出現息肉、潰瘍或其他形態腫塊,但這些大部份的腫塊為良性的,唯亦有小部份息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變成大腸癌。癌細胞會持續生長,並逐漸擴散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年紀愈大患上大腸癌的機會便愈高,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士更要加倍注意。

大腸癌5大警號(按圖👇👇👇)

+11

早期的大腸癌或全無症狀。大腸癌的常見徵狀包括: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大便後仍有便意。

-無故體重下降。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身體出現貧血徵狀:手腳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氣喘、面色蒼白、頭暈。

預防可學5貼士 改善飲食話咁易!

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建議包括:

1. 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

高纖維的食物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減少便秘,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攝取豆類、全穀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2. 適量攝取動物蛋白質

適量攝取動物蛋白質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和生理功能,但過量攝取動物蛋白質可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建議適量攝取魚、家禽、瘦肉等動物蛋白質。

3. 減少攝取紅肉和加工肉

紅肉和加工肉被認為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建議減少攝取紅肉和加工肉,包括熏肉、香腸、午餐肉等。

4. 增加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omega-3脂肪酸是一種有益的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攝取魚類、堅果、亞麻籽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5. 適量攝取鈣質

鈣質被認為有助於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攝取含鈣質豐富的食物,例如乳製品、豆腐、魚、堅果等。

除了飲食,還有其他的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例如保持適當的體重、適度運動、戒菸等。如果您有大腸癌的家族病史或其他風險因素,建議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查檢查。

(參考資料:衛生署、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謝安民醫生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