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心血管疾病日漸年輕化!肥胖、早發性高血壓族群更易中招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不只老年人,年輕人也須注意!年輕人較需注意一些先天性心臟問題,有些甚至到30、40歲時才會出現症狀。

以往60歲以後才較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不過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統計,心臟病有年輕化趨勢,由於飲食西化及早發性高血壓,第一波男性心肌梗塞高峰期落在40歲左右。

10大猝死徵兆(按圖看清👇👇👇)

+7

相關文章:心臟病|50歲男子胸悶冒冷汗突然失去生命跡象 醫揭10大猝死徵兆

年輕人需注意先天性心臟疾病

因大多數年輕人沒有量血壓的習慣,所以早發性高血壓很容易被忽略,若早發性高血壓未處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增加,因此建議一個月可以量一次血壓、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

而年輕族群較需注意一些先天性問題,像是先天性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以及血管炎為年輕人較長出現的心臟疾病。

4類人易患先天性心臟疾病(按圖👇👇👇)

+9

先天性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

正常情況下左右心房並不互相連通,而若心房中膈破洞就為心房中隔缺損,同理,若心室中膈出現破洞就為心室中隔缺損。

雖現今新生兒篩檢及超聲波檢查準確率高,不過仍有漏網之魚,先天性心房中隔缺損及心室中隔缺損通常會隨年齡增長才會出現較明顯的症狀,例如比較容易喘等。

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

除了心臟結構、瓣膜問題外,房室傳導阻滯也是年輕人常見的心臟問題之一,心肌的作用需仰賴心臟傳導系統,症狀通常要到30、40歲左右才會顯露出來。由於心房的電氣無法傳送到心室,患者會漸漸覺得容易喘、心跳跳不動。

相關文章:心臟病|額皺紋愈多愈深患心血管病高10倍!耳頸4部位看心臟健康👇👇👇

+7

血管炎

血管炎也是年輕族群常見的心血管問題,其發生常與遺傳及環境有關,血管炎主要為免疫系統攻擊血管組織導致,系統性紅斑性狼瘡(SLE)患者就常併發血管炎,而血管炎的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發燒、食慾變差、體重減輕等。

藥物濫用

藥物濫用也是造成年輕人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臨床上偶爾還是會看見因藥物濫用(例如:安非他命、可卡因)造成心肌炎或是血栓的案例,也有部分藥物濫用者會出現心臟血管痙攣而引發心肌梗塞。

相關文章:護心|戒煙1年即降罹患心臟病機率?多運動戒糖6招助保持心臟健康👇👇👇

+27

4類人更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除了上述先天性心臟疾病外,有一些突發的心血管疾病更是在短時間內就帶走年輕族群的寶貴性命,造成年輕人猝死的原因通常為心律不整;此外,還有些人動脈血管生長位置異常,在活動劇烈時,動脈血管會被主動脈及肺動脈壓迫,造成運動時休克死亡,要預防此情況發生,可透過心臟電腦斷層發現動脈血管是否生長在正確的位置。

至於有哪些族群應注意心血管疾病提早找上門呢?像是肥胖、抽煙者或有早發性高血壓的人都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而女性雖然因有荷爾蒙保護,比男性較晚出現心血管疾病,不過女性糖尿病患者、抽煙、有妊娠高血壓者,也比其他人有更高機率出現心血管問題。

此外,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人也須注意,由於基因問題導致年輕時低密度膽固醇就非常高,長期下來就會容易產生心血管阻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通常需靠藥物控制,建議年輕時需即早使用藥物治療。

延伸閱讀:

一次讀懂酪梨的營養價值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