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失去判斷力、個性改變?盤點5大核心症狀及5招健腦運動

撰文:健康醫療網
出版:更新:

經常聽到長輩或病人詢問:忘東忘西、記憶力好像變差,我是不是得了失智症?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的老人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推估未來20年失智人口將持續攀升。

以台灣為例,失智人口數平均每天將增加近48人,等於每30分鐘便增加1位。隨著全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失智人口也逐年攀升,迄今醫學上仍沒有治癒的妙方,如何預防失智症上身,是你我都需要了解的議題。

失智症5大核心症狀、5招健腦運動(點擊下圖看清👇👇👇)

+11

什麼是失智症?是疾病非正常老化

簡單來說,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台灣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職能治療師楊紫吟表示,很多人都以為人老了就會這樣,因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且應該要接受更進一步的治療。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狀的名詞,可能出現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減退、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及異常行為。楊紫吟分享,通常初期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情,對處理日常生活作息及過去熟悉的工作產生困難。

病人還可能出現個性及行為的改變、失去判斷力、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字眼來表達、思考障礙或是對於一些指示無法遵從等。

失智症三大類 阿茲海默症為其中一種

失智症有很多不同的導因,大致可分為三類: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和其他因素造成的失智症,有時病人也會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混合性)。楊紫吟說明,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有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血管性失智症則是因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腦細胞死亡導致智力減退。

相關文章:失智症|熟悉地方迷路屬失智症警號 10大前期徵兆放任不管恐惡化👇👇👇

+7

失智症五大核心症狀

1. 記憶障礙:失智症病人即使透過相關回憶的提醒,仍然無法想起忘記的部分。
2. 定向力障礙:定向力指的是對時間(年、月、日、時)、地點(自己身在何處)、人物(人際關係)的認知能力。可能無法辨別上午、下午、季節,出現迷路、無法判斷自己與周遭親人的親屬關係。
3. 理解力障礙:思考速度變慢、無法同時處理兩個以上的訊息等。
4. 執行能力障礙:無法擬定計劃並依照計劃進行。
5. 情感變化:無法預測他人的反應以及展現出不適切的情感表現。

預防失智、儲存腦本 靠五招腦力運動

邁入老年以後,除了銀行需要儲存退休金,也需要儲存腦本,台灣國健署建議多動腦可以預防失智。台灣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整理出以下增進腦力的活動,建議民眾平日多加練習,以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

1. 簡單的自我訓練,如閱讀書籍、抄寫文章、背歌詞、寫日記、簡單的數學運算練習等等。平日動會想偷懶,腦力運動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安排固定的練習時間,養成健腦的生活習慣。

2. 多用腦,將記憶訓練融入生活,如少用計算機,像餐飲、購物消費可試著用心算算出大略金額,或是先在腦中規劃好要去採買的物品,背下來後再前往採購。

相關文章:銀髮健康|身體隨年齡將現12種老化 參考世衛指引學怎健康老化👇👇👇

+20

3. 參加課程,學習新事物。可尋找居住社區周邊的資源,如社區據點、樂齡中心、銀髮族課程等,除了動態的有氧運動、肌力訓練課程,也有靜態的書法、手工藝、智慧型手機操作等相關課程。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既可以預防失智,更可以探索學習興趣、豐富生活。

4. 桌遊活動,如打麻將、下象棋、玩撲克牌、魔力橋等等。桌遊既可以提升長者的專注力、反應力、記憶力,在與夥伴的互動當中,也能增加社交互動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兼具娛樂效果與促進身心愉快的優點,好處多多!

5. 參與繪畫、園藝、烹飪活動,動腦也動手,是良好的認知活動,完成作品後也能獲得成就感並陶冶身心。

人人皆生而平等,有一天我們會邁入老年,隨著年紀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提升,楊紫吟提醒,想要健康的老化,現在就要開始動腦存腦力,有效遠離失智症。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