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增心臟病及死亡風險 生活習慣可影響睡眠質素
許多研究指睡得少、睡得差會影響健康,如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或肥胖的風險。失眠、睡不夠固然有損健康,但「一覺瞓天光」睡得愈久,又是否必定對身體好?立即交由心臟科專科楊國傑醫生解釋有關睡眠時間及質素與健康的關係,逐一拆解箇中迷思。
攝影:鄭子峰
睡眠少於7小時或超過9小時 會增加心臟病或死亡風險
有研究指,若睡眠時間太短,如7小時或更少,會增加心臟病及死亡機率。楊醫生解釋:「若睡少於7小時,會增加高血壓及糖尿病風險。另有研究指,睡太少會令體內的壓力荷爾蒙增加,繼而改變飲食習慣,甚至會令體重上升。故睡不好、睡得少會增加心臟病機率的說法絕對正確。」縱然睡得少會影響健康,但楊醫生同時強調這並不代表睡得愈多愈好,若睡超過9小時,同樣會增加死亡風險。
睡前數小時不應進食或喝含咖啡因飲品 手機屏幕藍光會影響睡眠質素
不過,即使每日睡7至9小時,睡眠時間充足亦不代表質素好,生活、飲食習慣或影響睡眠質素,故注重睡眠衞生相當重要。楊醫生提醒,睡前數小時應避免飲用任何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茶等等,另亦不應喝水或進食,因過飽、「夜尿多」都會影響睡眠質素,「我們希望睡覺時別被干擾,最好是一氣呵成的。過程中假如易醒、常常去小便,均會影響睡眠質素,令翌日醒來仍不夠精神。」除此之外,大部分都市人睡前總愛喜歡玩電話、用電腦,惟有數據指出,電子裝置屏幕上的藍光均會影響睡眠質素,「故大家應盡量避免於睡前玩電話,假如一定要用電子裝置,可考慮佩戴有藍光濾鏡的鏡片,以減低影響。」
做足以上維持良好睡眠的貼士後,大家可如何評定睡眠質素高低?楊醫生指可留意睡醒後的精神狀態:「若睡醒後覺得精神,代表睡眠時間和質素都好。但所需的睡覺時間因人而異,大致上7至9小時屬足夠的睡眠時間,但部分年紀較大的長者來說,所需的睡眠時間或較短。」不單睡眠時間要充足,更要保持質素,方能保障健康。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