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健康|8種人心悸要多注意!中醫分享3穴位保養心血管緩解心悸
你有心悸問題嗎?不論是喝咖啡感到心臟撲通撲通的狂跳,或在受到突如其來的驚嚇,還是在喜歡的人面前覺得心動難受,其實都算是心悸。不過,心悸也是心肌梗塞的症狀,中醫師提供3穴位教你保養心血管。
8種人心悸要多注意
台灣中醫師王大元指出,一般人的心跳在正常休息時,為每分鐘60~100下,通常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心悸是自覺心跳異常,不論是突然加快、變慢、漏拍或強度變強,只要是不正常的跳動感,就會被歸類成心悸。
相關文章:【心臟病】心悸感覺心跳太快或時快時慢 併發胸悶氣喘有猝死風險👇👇👇
王大元說明,心悸在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有焦慮症、甲狀腺亢進、貧血、三高病史、正處於更年期,或是患有心律不整、瓣膜缺損、曾做過支架手術,就要多加注意。
王大元強調,如果心悸伴隨胸背劇痛、狂冒冷汗,很有可能是心肌梗塞;伴隨頭暈胸悶、四肢麻木,可能是缺血性心臟病;伴隨潮熱盜汗、骨頭痠痛,有可能是更年期症候群所致。
相關文章:心臟病|盤點心肌梗塞9大前兆 3方法預防低鹽飲食、控制體重👇👇👇
心悸證型不同 中醫治療有別
王大元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心跳異常會分成「驚悸」及「怔忡」,兩者都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
驚悸多因驚恐、惱怒等外來刺激而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症狀較輕微,不會有其他特殊不適;怔忡則是內在因素所致,即使不受到外界刺激,也會自覺心中悸動不安,病情較為嚴重。
心悸有許多不同的證型,像是氣血不足或瘀阻,都會導致心悸發生。王大元舉例,心氣不足會伴隨倦怠無力、語調微弱,中藥可使用加減復脈湯;心血不足伴隨頭暈目眩、面無血色,可服用聖愈湯;心血瘀阻伴隨胸悶心痛、嘴唇青紫,可使用大黃蟅蟲丸。
相關文章:心臟病|心跳快心悸代表身體響警號!做好5件事改善心跳過快問題👇👇👇
3穴位保養心血管
「預防勝於治療!」王大元認為,心血管問題除了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也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保養,像是內關穴、勞宮穴及神門穴,都有助於緩解心悸、促進心臟健康,每次按摩穴位10秒、休息10秒,反覆動作約5~10分鐘。
1.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2寸。
2. 勞宮穴:握拳屈指時,位於中指與無名指指尖處。
3. 神門穴: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
相關文章:冬天護心飲食|多吃燕麥粥、大蒜降血脂 4類食物預防心血管疾病👇👇👇
王大元提醒,如果已有前述不舒服的症狀,務必提高警覺,儘速就醫,而不是靠按摩穴位,反而會耽誤救治的黃金時間。
延伸閲讀: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