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22歲男尖沙嘴燒烤堂食雞泡魚乾 5小時後咀邊四肢麻痺

撰文:劉淑文
出版:更新:

在日式居酒屋的,雞泡魚乾可算是必點的佐酒小食,但原來隨時惹來致命危機!隨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6日)正調查一宗懷疑與進食河豚有關的中毒個案,並提醒市民切勿進食河豚。

個案涉及一名22歲男子,9月4日晚上於尖沙咀厚福街藍馬商業大廈5樓的燒烤堂Skewer Kitchen食飯,其間進食河豚魚乾(雞泡魚乾),約5個半小時後出現咀邊及四肢麻痺和刺痛、心悸和虛弱。

該男子於翌日(5日)前往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無須入院,現時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的調查仍在繼續。

河豚毒素知多啲!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指,河豚主要來自四齒魨科(Tetraodontidae)和二齒魨科(Diodontidae),還有某些屬於瓦氏尖鼻魨(Canthigasteridae)、翻車魨科(Molidae)等的魚類,含有一種稱為「河豚毒素」的強烈神經毒素。

河豚毒素集中在河豚的肝臟、生殖腺、皮膚等器官,是一種毒性強烈的水溶性神經毒素,早期症狀在中毒後20分鐘至2小時內出現,包括嘴唇及口腔麻痺,然後四肢刺痛、說話含糊不清、動作失衡、肌肉無力及癱瘓。如中毒情況嚴重,可因呼吸及或心臟衰竭而死亡。患者雖然全身癱瘓,但可能直至死亡前不久仍有意識並完全清醒。

雖然河豚體內河豚毒素的來源尚未確定,但相信河豚是從其食物中攝入河豚毒素,然後迅速累積並分布至體內各組織中。研究發現河豚毒素可以由數種細菌產生,最常見的是溶藻弧菌,當中有些細菌會存在於河豚的腸臟內。

另外,在劏洗及配製過程中,河豚內臟及魚皮的毒素亦可污染魚肉,加上毒素有耐熱性,不會因烹煮、冷藏或乾燥而失去毒性。

目前並無河豚毒素中毒的解毒劑,亦尚未有國際認可的河豚配製指引、程序及認證方法可確保魚肉在配製過程中不受河豚毒素污染。

▼同場加映:本港九大常見毒菇(按圖👇👇👇)

+24

▼同場加映,10個常見處理食物常犯錯誤(按圖👇👇👇)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