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打針食藥便足夠?中年漢忽略平日飲食控制 差點導致腎衰竭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一名48歲男性罹有痛風數年,每次發作都是去診所打針、拿止痛藥,處理完又恢復生活常態,但最近打完止痛針、吃止痛藥後還是痛,且發現尿量減少、腳腫起來,才感覺事態嚴重。醫生說,患者常因為打個針、吃個止痛藥,以為疾病就過去了,忽略了平常應有的治療及控制,最後可能演變成腎衰竭。

台灣長安醫院腎臟科醫生楊雅斐說,患者到院時腎絲球過濾率只剩30幾、尿酸指數超標,因此趕緊停掉止痛藥,並使用利尿劑消腫,治療兩周後腎絲球過濾率恢復至70幾,水腫才消失。

相關文章:痛風|腳趾痛步艱難 做足運動食夠蛋白質仍痛風 專家解構2大陷阱

+5

她說,痛風是因為血液中的尿酸升高,並因過多尿酸累積在關節處引起發炎所致。現代人飲食大魚大肉,加上愛喝飲料、吃甜食,使得痛風盛行率越來越高。而且,尿酸和止痛藥都會造成腎的傷害。

她說,尿酸的來源是飲食中含有普林(又稱嘌呤)的食物及體內老舊細胞的汰換,之後在肝臟處理成尿酸,經由腎臟過濾,從尿液排出體外。尿酸濃度高時,除了累積在關節引起痛風,也可能會沉積在腎臟,有的形成尿酸結石,導致輸尿管的阻塞 ; 有的沉積在腎間質,造成腎實質萎縮,腎功能受損,我們稱為尿酸腎病變。另外痛風發作時,常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治療,頻繁使用也會使腎臟受傷。

相關文章:痛風食物|中和尿酸消腫低嘌呤 芹菜粟米營養師推4種食物防痛風

+5

楊雅斐說,治療尿酸過高的患者,除了建議少吃高嘌呤食物、多喝水以外,使用降尿酸藥物可預防痛風發作,並降低尿酸對腎臟的傷害;若痛風頻繁發作的患者,可加上秋水仙素來降低發炎;若是已有慢性腎病的痛風患者,可使用類固醇來取代非類固醇類止痛藥。

坊間常有流傳類固醇傷腎的傳言,其實腎病常使用類固醇來治療,會傷腎的反而是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其常見的副作用有水腫、急慢性腎衰竭及腸胃道不舒服。

她說,透過良好的飲食及藥物控制,大部分痛風患者都可以達到鮮少發作、尿酸指數正常;建議痛風患者應與醫師討論並定期追蹤,才能減少未來腎臟衰竭、洗腎的機會。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忌吃!按圖看清誘發痛風症的8大類食物︰

+4

肥胖|中年漢太貪吃終患脂肪肝 6大飲食習慣可預防 早晚要喝奶

+7

高血壓|降血壓不只靠吃藥 5類食物可常吃 肉類選這些取代豬牛

+6

延伸閱讀:

一圖看懂周末天氣 氣象局估下周恐有颱風生成

農委會補破網 千噸文旦柚轉銷他國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