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拜登自爆患癌白宮急澄清 曾患非黑色素瘤 常見於哪部位?

皮膚癌|拜登自爆患癌白宮急澄清 曾患非黑色素瘤 常見於哪部位?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再次語出驚人!他周三(20日)在一個活動演講時,突然披露自己「患有癌症」,消息震驚全美。事件亦令白宮隨即澄清指,拜登所指的是就任總統前曾患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且相關癌細胞早在上任總統前已經切除。

而拜登曾經患上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在本港原來亦絕非罕見,更位列2019年本港十大常見癌症第8位,而日常又應如何使用防曬產品才有效預防皮膚癌?

拜登日前公開演講時,披露自己「患癌」的消息,事件震驚各界。(資料圖片)
拜登日前公開演講時,披露自己「患癌」的消息,事件震驚各界。(資料圖片)

拜登:因在煉油廠旁成長而患癌

拜登當日到訪麻省一家已停止運作的火力發電廠,並就氣候問題發表講演講。當中,他談到自己在故鄉特拉華州時,曾經在煉油廠旁成長,批評這些煉油廠是造成該地區出現污染的罪魁禍首。

拜登談到需要擺脫對石油燃料的依賴時提到:「這就是為何我和與我一起長大的許多人都患有癌症,以及為甚麼特拉華州長時間以來癌症發病率都是全國最高」,此語一出隨即引發外界對拜登身體健康的關注。

白宮新聞發言人貝茨(Andrew Bates)同日火速在Twitter轉載《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Glenn Kessler的帖文,該推文指拜登在入主白宮前曾接受「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切除手術。

而拜登的醫生亦於去年11月的報告指出,拜登就任總統之前已接受「非黑色素瘤皮膚癌」手術,切除多個「局部」腫瘤。報告說,拜登罹患皮膚癌可能是「年輕時曬太多太陽所致」。

▼同場加映,基底細胞皮膚癌的外觀是怎樣?(按圖👇👇👇)

+3

相關文章 :【皮膚癌】皮膚白屬高危?打傘塗防曬邊樣好?6大特徵有樣睇

基底細胞癌屬皮膚癌主流

非黑素瘤皮膚癌是白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大約每5名美國人一生中有1人將會患上皮膚癌。全球非黑素瘤皮膚癌的發病率亦正上升,原因可能由於人口老化和增加暴露在陽光下的危險有關。

而本港情況亦並非罕見,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位列2019年本港十大常見癌症的第8位,共1,081宗新症,男女人數相約。

一般而言,皮膚癌主要可分成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及黑色素瘤皮膚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則為皮膚癌的主流,當中可再細分成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約佔皮膚癌的70%-85%。患者大多40歲以上,患處多為被陽光曝曬的地方,如頭、頸和鼻子等。患處的症狀形態方面則相對不一,包括:

.小塊光滑、色澤像珍珠的皮膚
.表面帶有油光;像隆起的紅色硬塊
.偶會出血或痕癢
.長出痂或疤
.治癒後又再復發
.看似鱗狀扁平的紅痂
.潰傷但無痛
.一般增生慢,絕少擴散,及早發現通常可治癒

大多數基底細胞瘤可透過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根治,其他治療方法包括冷凍療法和使用燒灼術刮除。大約有5-10%經治療的個案會復發,常見於鼻、耳朵及耳後部位。新的發病部位亦會發生在其他部位,特別是那些有長期誘因的病人。因此長期覆診是必須的。

▼ 同場加映,消委會防曬產品測試結果及價錢( 按下圖👇🏻👇🏻👇🏻)

+28

相關文章:【消委會】防曬產品測試名單8成未達標 揀防曬5重點SPF高就好?

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約佔皮膚癌的15-20%。患者多在50歲以上,多發於過往經照射或燒傷的皮膚,常見患處包括頭、頸、手和手臂,偶而也可能出現在上身或腿部,常見的症狀包括:

.皮膚加厚
.產生鱗片狀紅腫
.容易流血,碰觸即痛

症狀在幾個月內可快速成長,並經淋巴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份。在嘴唇和耳朵擴散的機率特別高,應該儘速求醫。

大部份的鱗狀細胞瘤可經由徹底的手術切除來根治。放射治療亦是其中一個有效的選擇,特別適用於治療那些無法接受手術又年紀老邁或身體虛弱的病人。經治療後,病人需定期覆診以監測復發或新的損害。

▼同場加映:化學性vs 物理性防曬產品有咩分別?(按圖👇👇👇)

+5

相關文章:【皮膚癌】防曬做得差皮膚癌高風險 防曬標籤要識睇15大實用貼士

防曬措施可降80%患癌風險

據香港防癌會資料顯示,只要做足防曬措施,已可減低80%患上皮膚癌的風險。此外,80%由陽光導致的皮膚損傷在18歲前已形成,因此防曬應從小開始。

.避免在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間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應穿上長袖襯衣、褲子、闊邊帽和太陽眼鏡等
.戶外活動時為皮膚塗抹防曬指數(SPF)至少15及PA++的防曬產品
.防曬產品應每隔兩小時塗抹一次,游泳後或冒汗後應再塗抹
.一歲以下嬰兒絕不應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不應照室內太陽燈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