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本港現首宗猴痘輸入個案 留意身體兩部位、體內隨時有抗體
蔓延歐美的猴痘早前已有個案流入亞洲,繼台灣、韓國及新加波後,消息指,一名昨日(5日)抵港男子出現皮疹等猴痘相關病徵,病人正留醫,最新消息則指該名男子覆檢結果證實屬猴痘個案。
早前台灣有專家指,相信台灣當地不少民眾本身或已對猴痘有抗體,這與他們早年均曾接種過牛痘有關,然而到底應如何用肉眼就判斷出自己曾接種過牛痘呢?
曾接種牛痘者 體內或存猴痘抗體
據台灣疾管署近日公布,一名留學德國的25歲男學生,自本月16日返台完成檢疫後,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皮膚出現紅疹以及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當中他的大腿出現不少白痘,白痘周邊泛紅,分布非常密集,他其後於本月24日確診為染上猴痘,同時已有9人被隔離,分別為患者的家人及相關醫護人員。
目前,傳統天花(俗稱「牛痘」)疫苗和新一代的猴痘疫苗均可減少染上猴痘的風險。據台灣彰化縣衞生局長葉彥伯向台媒表示,其實大部份1979年前出生的台灣民眾均曾接種過牛痘疫苗,多數人疫苗打在胳膊上,少數人打在大腿上,因此相信其體內已對猴痘存有一定的抗體。
不過,要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有接種牛痘,葉彥伯解釋指,如果胳膊處同時存有2個疤痕,其中一個是卡介苗疫苗,而另一個可能就是牛痘疫苗。此外,牛痘疫苗亦可以用按壓的方式來判別,只要「凹下去,而且有放射狀的線條」,就是牛痘疫苗的疤痕。
▼猴痘知多啲(按圖👇👇👇):
▼同場加映,美疾控中心猴痘患者性行為指南(點擊查看👇👇👇):
相關文章:猴痘|連自慰距離也有要求?美疾控中心嚴防猴痘推「離奇」建議
猴痘症狀似天花 死亡率達10%
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該病毒於1958年從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最早出現於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自此猴痘爆發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
病徵
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潛伏期一般介乎5至21天,但通常為6至13天。而在感染猴痘後的數天,患者首先會出現以下症狀:
.發燒
.劇烈頭痛
.肌肉痛
.淋巴結腫大
當患者發燒後約1至3天,其口腔內出現潰瘍,身體其他部位亦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天至兩周內從斑丘疹發展到水疱、膿疱,然後是結痂,而在身體所有部位的皮疹一般會同步發展。
猴痘病徵持續14至21天,患者通常會自行痊癒。過去的猴痘爆發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間,較達30%死亡率的天花為低。
傳播途徑
當人與受感染的動物、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物件接觸,便可能受感染。人類如果被野生動物例如某些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和松鼠等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其體液,都可能會受感染。長期面對面接觸引致的飛沫傳播,或直接的體液接觸,亦可能令病毒人傳人。
▼同場加映,日專家拆解11個新冠肺炎的迷思(點擊查看👇👇👇)
相關新聞:新冠肺炎|日專家拆解新冠11個迷思 易感冒就易感染新冠?
治理方法
本港目前沒有已註冊針對猴痘的疫苗或抗病毒治療方法。曾有證據顯示天花疫苗也可以有效預防猴痘,而一種名為「Jynneos」的新疫苗於2019年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許可用於預防猴痘感染。歐洲最近亦批准了一種新的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猴痘。
而本港呼吸道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表示,市民使用經「改良後」的牛痘疫苗,或使用抑制猴痘的口服藥,相信問題不大。
預防方法
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市民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的地方應該:
.避免與病人或動物接觸
.在照顧病人或處理動物時,穿戴防護衣服和裝備,並在完成程序後洗手
.徹底煮熟所有動物產品方可進食
.如有任何可疑病徵,應及時求醫
▼同場加映,10大飲食及生活建議有效提升免疫力抗病毒(點擊查看👇👇👇):
相關新聞:新冠肺炎|防Delta病毒營養師10大建議增免疫力!3餐必吃這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