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教你提防香港最常見頭頸癌 - 鼻咽癌!早期病徵似感冒
大部分癌症發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急升,但有一種癌症發病年齡相對較早,它既是香港最常見的頭頸癌,亦是20-44歲男士頭號癌症¹,絕對不容小覬,它就是鼻咽癌。許多人以為長期流鼻血、「咳血」才是患上鼻咽癌的警號,但其實頭痛、鼻塞、耳鳴等與感冒極為相似的「輕微」徵狀,都可以是早期鼻咽癌的警號!究竟怎樣分辨是感冒還是鼻咽癌?原來坊間已有新式的早期鼻咽癌篩查,簡單準確,讓你不用再盲目猜測!
破解鼻咽癌兩大迷思:以為是「老人病」?誤把早期徵狀當成感冒?
以為癌症一定是「老人病」,六、七十歲才會患上?自恃年輕就覺得它不會找上你?這些正正不適用於鼻咽癌!年齡是大部份癌症的重要風險因素,發病率會隨年齡增長而急劇上升﹔鼻咽癌不如其他癌症般,其發病年齡相對比較早,好發於40、50歲﹔此時亦正值事業的「收成期」,誰也不希望這美好的光景就此被一個大病打亂,分分鐘更要為了治療而辭掉工作,影響深遠。
鼻咽癌早期徵狀與一般感冒徵狀極為相似,包括:頭痛、鼻塞、耳鳴、聽力減退等,以致不少患者誤以為是感冒後遺症,或與鼻敏感混淆,自覺病情輕微而沒有理會,直至出現嚴重病徵如摸到頸部淋巴結腫大才驚覺需要求醫,可惜病情或已發展成晚期,白白錯過治療黃金期!
要提防,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便可;無須入院,只需抽血
鼻咽癌看似「防不勝防」?既然早期鼻咽癌徵狀可以平常到與感冒相似,市民又應如何「分辨」?隨著醫學不斷進步,現時已有新科技應用於早期鼻咽癌篩查,可讓市民既方便又容易及早「提防」鼻咽癌。這個早期鼻咽癌篩查是一個簡單快捷的抽血測試,有別於大眾對癌症篩查的傳統觀念:必須住院和接受多項檢查。其實,現在只需抽血,即可釋除患上鼻咽癌的疑慮,讓大眾輕易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各種測試準確度差異大 一圖比較靈敏度、假陽性率等重要指標
市面上鼻咽癌檢測方法眾多,應如何選擇?各種檢測方式、技術上的不同,又會帶來什麼結果?既然要進行篩查,當然要選擇準確、可靠的檢測,而當中靈敏度和假陽性率皆為檢測可靠與否的重要指標。以下的懶人包圖表比較了各檢測的靈敏度、假陽性率和所應用的技術等各項要素,並詳細講解各種檢測的分別,以助大家選擇:
早期鼻咽癌檢測懶人包
傳統的鼻咽癌檢測分兩種,分別為「傳統EB病毒血清學測試」和「傳統EB病毒DNA定量測試」,兩種測試同樣針對檢測人體EB病毒(愛潑斯坦-巴爾病毒),而事實上,EB病毒感染是十分普遍,有研究指全球超過9成人曾感染EB病毒而不一定與癌症相關,故只針對測試EB病毒並不能準確反映有否患上鼻咽癌。
新式篩查運用嶄新次世代DNA測序技術 靈敏度最高(>97%)
近年推出的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運用了新式次世代DNA測序技術,能直接檢驗患者血液中帶有鼻咽癌特徵的 DNA,從而更有效、準確地識別出鼻咽癌患者。此篩查的靈敏度高於97%⁽²⁾⁽³⁾,屬市場上同類型測試之中,靈敏度最高的一種。篩查的靈敏度愈高,代表愈能將「有病卻未能發現」的漏檢情況減到最低,自然更值得信賴。此外,大眾經常從核酸或快速測試中聽到的「假陽性」情況,是指實際上沒有患病的健康人士,其報告結果卻呈陽性。若測試的假陽性率愈高,愈容易出現錯誤診斷,令受測者承受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而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的假陽性率低至0.7%³,屬眾多測試中最低。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 逾200個服務點遍佈全港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的技術源自香港中文大學科研團隊的2萬人大型臨床實證,紮實的科研實證是信心的保證。此篩查現時於全港18區的服務點超過200個,包括連鎖醫療機構、家庭醫生診所、醫院等。市民可於網上預約,再到附近診所進行抽血,最快三個工作天就有結果。
是感冒抑或是鼻咽癌?立即上網預約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https://bit.ly/3KKfKT2
現時登記成為會員,輸入「2022NEW」優惠碼,即可尊享優惠價$1,500(原價$2,200),名額200個。
了解更多有關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https://bit.ly/3OaYc4w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詳情請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資料來源:
1. Overview of Hong Kong Cancer Statistics of 2018.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ctober 2020.
2. Chan, K. C. Alle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7, no. 6, 2017, pp. 513–22.
3. Lam, W. K. Jacky, et al. “Sequencing-Based Counting and Size Profiling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opulation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15, no. 22, 2018, pp. E5115–24.
4. Chang, Kai-Ping, et al. “Complementary Serum Test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1 and Early Antigen: A Possible Alternative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 vol. 44, no. 8, 2008, pp. 784–92.
5. Tay, Joshua K., et al. “Screenin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urrent Otorhinolaryngology Reports, vol. 2, no. 1, 2013, pp. 1–7.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