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童成最年輕疫情死者 四兒科組織推照顧指引 咩情況須報警?
本港第五波疫情幾何級爆發,醫管局周二(15日)公布,一名3歲的染疫女童延至當晚離世,為本港疫情以來最年輕的死亡病例。據多國數據顯示,Omicron對兒童的身體影響似乎比成人還要高,本港四大兒科組織近日就發出指引,為家長拆解照顧確診兒童的注意事項。
5日內兩童染疫亡
據醫管局公布,該名女童自2月12日起已感不適,曾到威爾斯醫院和仁安醫院急症室求診,其後入住威院,並因病情惡化再轉至兒童醫院深切治療部,情況一直危殆,延至2月15日終不治,成為過去5日內第二名染疫去世的幼童,亦是疫情以來最年輕死亡病例。
據衞生防護中心指,現時本港的Omicron患者有4%為4歲或以下幼童,當局目前已將幼童接種科興疫苗年齡下限,由5歲下調至3歲;復必泰則維持5歲或以上。
▼同場加映,小童接種新冠疫苗知多啲:(按圖👇👇👇)
相關新聞:政府公布接種科興年齡降至3歲 一文看清小童新冠疫苗副作用
Omicron多國爆發 兒童患者劇增
隨着本港接連有幼童染疫亡,不少家長都憂慮新一波的Omicron疫情是否會對幼童有更大影響。據目前疫情較嚴重的美國、英國和法國的數據顯示,兒童新冠患者近期的住院率均達到疫情以來的峰值。
從今年1月的數據來看,英國5歲以下兒童的確診率比去年冬天高出3倍多,且每天約有80名5歲以下兒童住院,高於去年夏每天24人的紀錄;美國5歲以下兒童的住院率已從12月的10萬分之2.5躍升至10萬分之4以上,刷新疫情以來的新高;法國的兒科入院人數比之前2021年8月的高點高出近6倍。
對於兒童病情似較成人嚴重的原因,本港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認為,幼童未接種疫苗、近年少外出未有感染社區流行病毒以導致「交叉免疫」、以及上呼吸道較窄,較容易出現重症等因素,均促成陸續有兒童染疫。
▼同場加映,快速檢測呈陽性五大Q&A:(按圖👇👇👇)
相關新聞:抗疫的士|自行檢測陽性點好?召抗疫的士入院?一文看清五大Q&A
幼童染疫五大病徵
面對Omicron的來勢洶洶,香港兒科醫學會、香港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學會、香港兒科護理學院及香港兒科護士學會,早前發出聯合聲明,提醒確診兒童或青少年的家長及照顧者,要留意Omicron一般會在染疫後2至24天出現以下病徵:
.流鼻涕
.打噴嚏
.喉嚨痛
.頭痛
.四肢乏力等
▼同場加映,醫生簽發「疫苗醫學豁免證明書」十大疑問:(按圖👇👇👇)
相關文章:疫苗通行證|獲「醫生紙」可免打針? 10條疫苗豁免證明Q&A你要知
孩子染疫 家長宜做足九步驟
萬一幼童不幸確診,家長及照顧者必須注意以下九大事項:
1. 記下幼童的發病日期
2. 定時記錄病童的體温,以及注意病童的進食量,和大小便次數和量,並要每日觀察及記錄病童的病徵有否增加,以及病情是否有惡化,例如面色變蒼白、呼吸急促等。
3. 每日相隔4小時記錄體溫,惟不建議用觸摸前額來感覺體溫,應以耳探式溫度計測温。若兒童及青少年出現微燒、頭痛、喉嚨痛可以服用止痛退燒藥,例如撲熱息痛。
4. 假如發現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迹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出現,就馬上召救護車送院。
5. 家長或照顧者對病童毋須過分憂慮,大多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會慢慢康復,大多數病童亦毋須服用抗病毒藥,發燒會大約維持2至3天,可耐心等候當局作進一步安排。
6. 確保病童多進食新鮮蔬菜生果,保持適量活動,並要有充足休息和睡眠,以提升身體免疫力。
7. 照顧者和病童儘量留在一個房間,兩人均須戴上口罩,不要與其他家人接觸,也不要離家。病童應該勤洗手,每次最少20秒,並要清潔手指罅和手腕位置,未徹底潔手前,避免接觸眼睛、鼻和口部。
同時要教導病童如廁後先蓋上廁板才沖廁,以及在咳嗽及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蓋口鼻。如果家居環境容許,請安排病童專用洗手間,否則各家人的毛巾、個人衞生用品不要長時間放在洗手間內。
8. 家中應保持空氣流通,多打開窗戶,如果家中裝有HEPA過濾器就應該使用。病童應有個人的餐具、水杯、漱口杯、牙刷和毛巾。
家長應每天以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家居,至於病童的玩具則應以1:49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並須徹底過清。確保廁所去水渠U型隔氣長期儲水,防止病毒散播,並每日倒淸水入地渠去水位。
9. 假如兒童及青少年的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需要按照衛生防護中心的指示接受核酸檢測,可由家人代領和交付深喉唾液,或通過檢測公司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