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肚痾肚痛不一定是腸胃炎?症狀會終身伴隨 嚴重需切除腸道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每個人都有試過肚痛、肚痾、肚瀉等腸胃問題,正因為這些問題普遍,遇到腹瀉、肚痛,甚至體重下降時都只認為是「腸胃不好」就忽視問題,殊不知這些都是腸胃發出的致命警告,你可能已患上炎症性腸病!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以往只在西方國家出現,但近年在亞洲地區變得普遍。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統計,香港在過去30年內患者數目飆升近30倍,情況不容忽視。本文請來香港註冊腸胃肝臟科專科蔡偉樂醫生,講解為何IBD會漸趨普遍,以及它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炎症性腸病以往只在西方國家出現,但近年在亞洲地區變得普遍。(圖片:medicalnote, Shutterstock)

成因仍是謎 或與生活習慣有關

有別於一般腸道疾病,炎症性腸病是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失調,攻擊自身腸道,令腸道出現慢性發炎和潰爛。此病過去只常見於歐美等西方國家,但近年亞洲地區的患者數目卻有明顯的增加趨勢。蔡醫生指病因仍然是個謎,而醫學界只能推斷上述的趨勢或與亞洲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有關。「香港是國際城市,生活習慣與西方接近,或可解釋到為何香港的發病率名列亞洲首幾位。」

此外,臨床觀察亦發現先天遺傳和成長環境是炎症性腸病的風險因素。「有研究指,年幼時的生活環境過於乾淨,令接觸致敏源的機會減少,或會因此增加日後患上炎症性腸病的機會。」

香港是國際城市,生活習慣與西方接近,或可解釋到為何香港的發病率名列亞洲首幾位。(圖片:hk01)

病徵維持多年 持續腹瀉為最主要症狀

炎症性腸病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大類。前者主要影響大腸黏膜;後者除了會局部性影響大腸,亦有機會損害其他消化道器官組織。兩者的症狀通常都包括大便帶血和黏液、腹瀉、腹痛及體重下降,亦有眼睛、皮膚和關節等消化道以外的器官症狀,其中大便帶血和黏液、腹瀉、經常覺得便意未清等症狀較常見於潰瘍性結腸炎;而克隆氏症則以腹瀉、腹痛、胃口變差、體重下降為主,大便帶血和黏液的情況相對較少。

炎症性腸病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大類。前者(左圖)主要影響大腸黏膜;後者(右圖)除了會局部性影響大腸,亦有機會損害其他消化道器官組織。(圖片:healthmatters)

炎症性腸病最明顯的症狀是腹瀉。一旦自己出現腹瀉情況,如何分辨是患上炎症性腸病,還是只是吃錯東西或壓力過大所引起?蔡醫生指,重點是腹瀉維持和出現的時間及其他症狀。他解釋「炎症性腸病引致的腹瀉屬長期性質,患者的腸道因慢性發炎,所以隨時都可能腹瀉,有時更會在半夜突然發生,與是否吃錯食物或腸胃敏感無關。」相反,吃錯東西、腸胃敏感等通常只維持數天至一星期,然後會逐步好轉。

此外,炎症性腸病所引致的腹瀉包含大便帶血這個症狀。「大便帶血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而普通壓力所引致腹瀉是不會令大便帶血。」

患者的腸道慢性發炎,所以隨時都可能腹瀉,有時更會在半夜突然發生,與是否吃錯食物或腸胃敏感無關。(圖片:Shutterstock)

可引致營養不良及引發各種併發症

炎症性腸病對人體的影響遠不止腹瀉。潰瘍性結腸炎方面,持續腹瀉輕則引致脫水,嚴重發炎時會因腸道蠕動不良而導致腸道膨漲,可以造成穿腸,有可能要進行腸道切除手術。

而克隆氏症的影響就更廣泛及深層,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到病情嚴重才發現腸胃已嚴重潰爛,令治療更複雜。例如深層的潰瘍會穿透腸壁,導致膿液流出,如果形成瘻管更會損壞其他器官組織,造成多重器官受損。腸道亦會因長期發炎而收窄,難以消化食物而只能進食流質食物,導致營養不良,引發各種併發症和健康問題,例如貧血、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等。

克隆氏症會導致營養不良,引發各種併發症和健康問題,例如貧血、骨質疏鬆症及肌少症等。(圖片:healingdaily)

難以根治 僅能以藥物紓緩症狀

蔡醫生指,由於炎症性腸病本身屬免疫系統疾病,現階段難以根治,只能通過藥物來控制病情及紓緩症狀、降低併發症出現的風險。「針對潰瘍性結腸炎,醫生會處方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抑制發炎,如果病情加重,除了抗發炎藥物之外,可加入嘌呤類藥物抑制免疫反應。如有更嚴重的發炎,便要用類固醇或生物製劑進一步抑制病情。如以上的藥物都無效時,病人最終便有機會要切除發炎的腸段。」

克隆氏症方面,由於受影響範圍較廣,單憑一般的藥物難以收效,「患者通常需服用抑壓免疫系統的藥物或生物製劑作一線治療,甚至要通過手術處理受影響範圍,例如切除瘻管、受損部位或開人工造口。」

蔡醫生指,現時炎症性腸病並沒有有效預防方法,「即使是對腸道有益的益生菌,亦未能證實具有預防效果。」他續指,雖然暫無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定期進行檢查、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助及早發現病症並接受治療,可減低病情的嚴重性。

炎症性腸病本身難以根治,只能通過藥物來控制病情及紓緩症狀、降低併發症出現的風險、避免手術等。(圖片:kiyama-naishikyou)

蔡偉樂醫生,香港註冊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