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痛症|久坐致骨盆前傾 醫治烏龜頸圓肩單靠矯正運動就可以?
現代上班一族的日常工作幾乎離不開電腦,放工、放假時又化身「手機低頭族」,難以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坐姿。日積月累下,假肚腩、水桶腰、烏龜頸、圓肩、富貴包、駝背等問題便逐一浮現,嚴重起來更會令內臟移位、降低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引致便秘等問題。雖然近年大家對正確坐姿的關注度提高,但畢竟人總有鬆懈的時候,時間一長坐姿總是打回原形,長遠而言還是要標本兼治,而結合中西醫的方法可能是治療的新出路。
骨盆前傾形成假肚腩 骨盆後傾則致虎背熊腰
不少上班族因坐姿不良而引致骨盆歪斜,基本的正確坐姿是屁股坐到椅子最裡面,讓椅背撐住骨盆,使身體保持自然直立。在這個狀態下,人的重心會在骶骨上。然而,當坐姿不正確時,重心會錯誤轉移到腰部以下,令腰椎的負擔加重,迫使身體轉動骨盆位置來平衡,導致骨盆歪斜。
骨盆歪斜主要有兩類型,分別是骨盆前傾與骨盆後傾。骨盆前傾即是骨盆向前傾斜,令患者站立時臀部會向上翹,形成「翹臀」假象;但同時小腹也會突出,形成肚腩。有些人四肢瘦削卻有難以減掉的肚腩,就是這個原因。除了坐姿不良之外,經常久坐或經常穿高跟鞋同樣會導致「骨盆前傾」,長期下來會造成下背痠痛。
骨盆後傾則是指骨盆處於向後傾斜的狀態。骨盆後傾下的臀部看起來較下垂;而且由於腰椎的線條處於不正常的筆直狀態,令腰部至臀部之間的天然曲線消失,變成「虎背熊腰」。
上交叉綜合症導致各種體態問題 翹臀或是下交叉綜合症
長期坐姿不良,頸椎、胸椎和腰椎亦會發生變化,引發「上交叉綜合症」和「下交叉綜合症」。上交叉綜合症主要是由於坐姿錯誤令肩部和頸部的肌肉張力發生變化。一部分肌肉會因過度緊張而變得僵硬,形成「强肌肉群」;另一部分肌肉會因無力而被動伸展,形成「弱肌肉群」。强肌肉群和弱肌肉群的張力會在頸背部相交,形成無形的交叉,因而稱為「上交叉綜合症」。 一般來說,上斜方肌、胸大肌、胸小肌等會成為强肌肉群,而中下斜方肌、菱形肌等則會是弱肌肉群。「烏龜頸」、「圓肩」、「富貴包」和「駝背」都是上交叉綜合症的典型症狀。
「下交叉綜合症」的形成與上交叉綜合症相近,不過問題是位處下半身,即是腰部、腹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不平衡。下交叉綜合症同時也與骨盆前傾有共同之處,就是因久坐或坐姿不良而令腰部和下肢長期處於關節緊張狀態,腰部壓力過大,腰肌勞損,導致骨盆向前傾,引發腰痛等症狀。而且腰部和大腿肌肉緊張,同樣會產生翹臀的假象。
整體而言,坐姿不良不只會影響外在體態,更會導致各種程度的內在的不適,例如肌肉僵硬痠痛等;頸椎緊繃可能影響大腦供血,或會引致頭暈、頭痛;胸椎關節不對位則會產生胸痛、胸悶、呼吸不順;嚴重還會導致頸椎盤突出,後果可大可小。
結合中西醫治療方法涵蓋肌肉、關節和神經
針對以上痛症,中醫和西醫都分別具備有效的治療方法,各有長處但不足以徹底解決痛症問題。作為痛症管理專家的Dr PAIN破格地結合兩者,涵蓋肌肉、關節和神經作出全方面的治療,達至更強療效。
首先,以中醫藥的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透過望、聞、問、切的四診方法,進行辨證論治。斷症過程以探求病因病機、病性病位為主,並深入觀察人體的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中醫認為人體是由精、氣、神匯合而成,因此透過中藥、針灸、推拿、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從而治病。
及後輔以西醫的物理治療和脊骨矯正為主,先由物理治療師根據對患者的評估,設計特殊的運動療法、徒手治療術、關節鬆動術、身體機械性訓練等,並配合物理治療儀器,從而促進癒合,使身體恢復原有的生理功能。脊骨矯正則屬非入侵性治療方法,無須服用藥物或進行手術。脊醫透過把錯位關節和脊椎復位,促使神經系統功能恢復正常,幫助身體自然癒合,消除痛症。
以上治療方法雖然能夠即時紓緩痛症引起的不適,但烏龜頸、圓肩、富貴包、駝背等症狀並非一朝一夕形成,所以亦沒有一蹴而就的解決方法。根據 Dr PAIN 的臨床經驗,最少需要三至八個星期的恆常訓練才能改善體態,並以持之而行、循序漸進為原則,不能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