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總轉不開瓶蓋、門把?嚴重恐危及性命勿擅自停藥
台灣63歲馮女士四年前出現手部關節及頸部不適、容易疲倦等症狀,嚴重時,甚至無法轉門把、開瓶蓋,赴醫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幸發現得早,透過傳統免疫調節藥物治療,一年後病情得以控制。
類風濕性關節炎 嚴重恐危及性命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內科教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俊宏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是台灣人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由於患者本身因免疫系統失調,會把自己的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關節發炎、變形,甚至會導致內臟器官發炎與侵犯,可能危及性命與生活機能。
4種關節炎發生原因及症狀(點擊圖片查看👇👇👇)
【相關文章】關節炎|痛風晚發作退化關節炎早上痛?4類關節炎有1種會致骨變形
女性是好發族群 基因、環境都可能促使發生
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女性,若幼年時發病沒有得到適當治療,可能會在年輕時造成殘疾,進而失去自理生活能力,故台灣健保將之列入重大傷病;目前研究認為此病的發生與基因、環境有關,若患者本身具家族基因,加上暴露於抽煙、感染的環境下,都可能會誘發此病。
發病後6個月 治療黃金期
由於患者發病後6個月內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黃金期,根據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院最新的診斷標準,當小關節出現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包括早晨關節僵硬且不適超過1小時、有3個或以上關節發炎、對稱性關節、在身體特定部位可摸到皮下結節、發炎指標ESR(紅血球沉降速率)及CRP(C反應蛋白)呈陽性反應,就應及早接受治療。
3招自我檢測關節健康(按圖了解👇👇👇)
【相關文章】關節炎|40歲膝關節提早退化只有2原因 8問題自我評估扁平足高危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勿擅自停藥、需定期追蹤
台灣陳俊宏主治醫師說明,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的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及免疫製劑,若患者半年內沒有獲得良好治療效果,則會考慮第二線治療,如單株抗體、生物製劑或小分子生物製劑,一旦治療達標,患者也不能自行停藥,必須持續追蹤,才能降低罹患血管炎、心臟疾病(心肌炎、心包膜發炎等),以及肺結節、肺纖維化、肺炎、乾眼症、鞏膜炎等併發症的風險。
相關文章:【關節炎】紅棗枸杞8種中藥補品勿亂吃?易上火致發炎類風濕加劇👇👇👇
相關文章:風濕|打風落雨關節炎易發作!預防4招飲健脾去濕湯忌汗未乾沖涼👇👇👇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