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打復必泰現胸痛心肌炎早期4症狀?袁國勇倡打大髀減風險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下,政府大力推廣疫苗接種,全港至今已有逾368萬人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不過,衞生署早前接獲兩宗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後,疑出現心肌炎症狀的個案,令外界再次掀起對新冠疫苗是否安全的疑慮。究竟有沒有方法預防?加上心肌炎初期病徵與流感類似,若忽視不理恐有猝死風險,心肌炎又可如何分辨出來?

政府宣布擴大疫苗接種範圍,將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由16歲下調至12歲。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逾40人針後現心肌炎症狀

據衞生署指,上述兩宗個案的青少年分別為14歲及15歲的男子,兩人在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後兩至四日內出現胸痛狀況,疑為心肌炎或心包炎,目前兩人情況穩定。

衞生署上月底公佈的《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亦指,從本港疫苗接種計劃開始(2021年2月16日)截至 2021年8月31日,衞生署共接獲67宗懷疑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報告。其中 42 宗確認涉及心肌炎或心包炎等症狀,當中包括34名男子和8名女子,年齡介乎12 至63歲。當中 41 人曾接種復必泰疫苗,個案比率為0.0009%,即每接種十萬劑有 0.86 宗,而上述個案的相關症狀均在治療後消退。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增四人離世前14日曾接種疫苗 兩青年疑針後心肌炎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種第二針復必泰疫苗。(醫管局)

袁國勇籲避免疫苗誤打入血管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團隊早前亦發表研究指,透過靜脈注射復必泰疫苗,會較肌肉注射令心酵素多近4.5倍,即心臟細胞更易受損,相信跟疫苗隨血液進入心臟引起強烈反應有關。

▼袁國勇團隊證疫苗作靜脈注射或致心肌炎(按圖了解👇👇👇)

+5

疫苗注射大腿的好處

團隊建議醫護將針劑插入市民肌肉位置後,將針筒拉後察看,一旦有血液流出就要抽出針筒,避免誤打疫苗入血管。袁國勇亦建議在大腿注射疫苗,以減低疫苗進入血管的風險,「如果我打第三針,我都會打大髀,我年紀大,個心都未必好好。」他又笑言,年輕人在大腿打針後數天行動不便,便難以立即進行劇烈運動

接種復必泰後患心肌炎高危人士

復必泰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一種,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今年6月曾發表報告指,心肌炎多發生於第二劑mRNA疫苗接種時,而年輕男性的心肌炎個案高於預期值。

復必泰與新冠肺炎哪個死亡風險較高?

不過,袁國勇團隊亦強調大多數心肌炎或心包炎患者,都能夠迅速康復,因此復必泰疫苗非常安全,死於復必泰疫苗的風險遠低於新冠肺炎。況且實驗老鼠所接種的疫苗劑量比例較人類高很多,所以對心臟的危險性不能相提並論。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近期研究也指,其實感染新冠肺炎也會增加患心肌炎的風險,特別是16歲以下的族群,是未感染新冠肺炎族群的37倍,故接種新冠疫苗仍是利多於弊。

香港為市民接種復必泰疫苗。(盧翊銘攝/資料圖片)

心肌炎是什麼?

心肌炎可在感冒、腸胃炎、流感期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發炎,使心肌損傷,導致急性心臟衰竭。若無及時介入治療,死亡率高達100%,也為流感併發的重症表現之一。

▼心肌炎的徵狀(點擊下圖看清👇👇👇):

+2

相關文章:心肌炎|20歲女感冒唔理!2周腿粗3倍心功能剩1/4變心肌炎險猝死

心肌炎症狀與感冒相似

心肌炎症狀容易與普通感冒症狀混淆,常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腹瀉、肌肉痠痛、疲倦乏力、臉色蒼白、心悸、胸悶、胸痛、心搏過速或過緩,或心律不整等,甚至休克,有時候就會以為是感冒而忽略了。

當中,如在流感或腸胃炎時出現以下症狀,則需儘快求醫:

1. 心跳加快

2. 呼吸急促

3. 持續性嘔吐(一小時至少吐一次)

4. 活力不佳

心肌炎雖然死亡率高,但若早期發現且及時介入治療,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當出現一般流感不會有的高燒、肌肉痠痛進展到胸痛、呼吸窘迫、急性肺水腫時,就必須提高警覺;若進一步從心臟超聲波和抽血發現心臟收縮力變得非常差、心肌酵素飆高,臨床上就必須高度懷疑演變成流感重症急性心肌炎,一定要送醫治療了。

心肌炎如何避免?

1. 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勤洗手預防病毒感染,尤其預防呼吸道感染和腸道感染。

2. 作息規律、正常飲食、多喝水、不熬夜,提升免疫力。

3. 避免過度勞累或壓力大等會降低免疫力的狀況。

4. 感冒時若出現不尋常的症狀時,儘快就醫。

5. 定期施打流感疫苗。

相關文章:心肌炎|感冒伴隨高燒胸痛5症狀或心肌炎!易與流感混淆延醫猝死

接種疫苗後「5多吃+5避免」

至於注射疫苗後在飲食上的注意事項,台灣營養師高敏敏建議,一方面要多吃新鮮原型食物,但也要避免容易發炎的食物與生活方式。

▼5類食物要多吃(點擊下圖看清!👇👇👇)

+6

相關文章:打疫苗|營養師推介打針後吃蘋果魚湯5類食物 免發炎5件事不能做

5件事要避免

此外,高敏敏認為,應盡量避免以下5種容易發炎食物及生活方式:

1. 油炸重鹹:垃圾食物容易導致發炎。

2. 高糖食物:糖分攝取過高,易導致發炎體質。

3. 抽煙:抽煙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受病毒侵襲。

4. 酗酒:過量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

5. 熬夜:每日需睡滿7-9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