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一站式防癌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預防勝於治療、病向淺中醫是老生常談,但往往知易行難。檢查費用高昂,或者對疾病所知甚少,因而忽視定期檢查及察覺早期病徵的重要性,現年53 歲的楊滿英正是其中一員,幸而其後接觸到「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下稱「計劃」),接受免費的大腸癌及乳癌篩查,不但排除了對患大腸癌的憂慮,更在同區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獲得「滿分」服務。

篩查免費、年齡限制低

楊女士過往沒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雖然曾憂慮患癌風險會隨年齡漸長而增加,但有感私家醫院體檢費用昂貴、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坊間的資助計劃一般亦設須年滿60歲的年齡限制,加上自覺「無病無痛」,因而遲遲未有行動。直至去年底,她在網上接觸到「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在網上作簡單登記後,不久便獲安排到沙田的瀝源健康院出席講座、見醫生,並按指示收集大便樣本作大腸癌篩查,同時獲免費轉介接受乳癌篩查。

楊女士在交回大便樣本後一個月收到通知,指她需作進一步檢查。一直自覺身體健康的她頓覺不妙,楊女士居住沙田區,因此她選擇同區的中大醫院作檢查。憂心忡忡的她懷著過去對進出醫院的不安感來到由馬會捐助成立、全新落成的中大醫院,改變了她對醫院的冰冷印象:「中大醫院環境舒適,窗外全是花花草草,沒有醫院常見的藥水味,輪候時間亦不長;醫生暖心安慰我只是例行檢查及詳細解說,大大紓緩我的焦慮,整個檢查完全沒有不適,簡直是very good、滿分!」

幸好,經深入檢查確認只是虛驚一場,楊女士沒有患上大腸癌,更在參與計劃的四個多月間,了解到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是誘發癌症的高危因素,防癌意識明顯提升,「除了開始留意排便顏色、形狀,因在身體檢查中得知脂肪比例偏高,我改變過往多肉少菜、常吃煎炸食物、缺乏運動的習慣,現在我多以蒸煮方式下廚,每天亦抽空運動,帶動家人變得更健康,我更推介了這個計劃給不少朋友呢。」

計劃為合資格市民先作大便隱血測試,如有異常,會安排大腸鏡檢查跟進,醫生亦會從中溝通。

一站式預防、教育、推廣健康生活

馬會深信「預防勝於治療」,篩查可及早診斷部分癌症,讓患者盡快醫治,是有效預防癌症的工具。有見及此,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8年捐款超過3,500萬港元,支持中大展開為期五年的「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透過一站式免費癌症篩查和公眾教育活動,提升大眾對健康生活模式、體重控制及定期篩查的認識,從而降低患癌風險和死亡率,宣揚防癌訊息,達至預防勝於治療的目標。

計劃項目經理林遠東教授指出,不少參與者於計劃的教育下成功改善生活習慣,計劃同時補足了公營醫療人手短缺、輪候人數太多的問題,加上費用全免,全面照顧基層市民的健康需要,「港人講求快靚正,一站式計劃大大方便市民,相對政府的單一篩查,參與計劃的市民無需分開多個地方做檢查。」

除了及早治療,馬會亦明白醫療衞生設施對建構健康社區的重要性,因此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4年撥捐13億港元支持成立中大醫院,醫院亦已於今年年初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這是馬會在醫療衞生方面最大的單一捐款,也是歷年來對香港中文大學的最大捐助,以進一步加強沙田區的醫療服務網絡。

林教授指出,計劃是香港第一個採用「一站式」概念提供多樣癌症篩查的服務,同時推廣健康生活模式,減低肥胖問題。

「隨着中大醫院的落成,參與者在同區的瀝源健康院與醫生見面後,再轉介到毗鄰港鐵大學站的中大醫院作篩查,接受一條龍服務有助提高參與者的依從率,亦獲得更好的醫療體驗。」林教授說,計劃前身為大腸癌篩查計劃,所收集的數據為衞生署近年推出的「大腸癌篩查計劃」提供有力參考,他期望「中大賽馬會齊心防癌計劃」收集的乳癌和前列腺癌數據,同樣能推動當局擴大全民篩查範圍。計劃於去年公布首3,500名參與者的篩查結果,發現逾七成人經大腸鏡檢查後,有屬於癌前病變的腺瘤或後期腺瘤,更有10人其後確診大腸癌,可見篩查的重要性。計劃至2022年,為介乎40至75歲、未有癌症病徵的香港居民提供多樣癌症篩查服務,男士會進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篩查;女士則進行大腸癌及乳癌篩查。讀者可掃瞄旁邊的QR code了解詳情及進行網上登記。

去年公布的首批篩查結果,同時發現分別有15人患乳癌及36人患前列腺癌。時任計劃主任、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右四)及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右三)亦有出席發布會。

*資料提供《駿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