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寒底吃牛羊氣虛食花膠海參 5款食療保暖5招搓後腰!

撰文:廖青霞
出版:更新:

冬至(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天氣寒冷容易引發鼻敏感、氣管問題、哮喘、咳嗽等問題,因此驅寒變得更為重要。冬至可適量食用花膠、羊肉、紅棗等進補外,還可以透過什麼方式增強體質,有助禦寒?

▼ 冬至知多啲(按圖 👇👇👇):

冬至注意什麼健康問題?

冬至為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容易引發鼻敏感、氣管敏感、感冒等,要份外注意保暖。

▼ 冬至易有什麼健康問題?(按圖 👇👇👇)

+5

冬至點養生?

▼冬至過後,日常生活有什麼要特別注意?飲食上又有什麼貼士,可助你在冬天養生?中醫師鄧蕙盈為大家提供以下貼士(按圖👇👇👇):

+15

• 適量進補

冬至是最佳的進補時機,不過進補需據體質及症狀,否則易出現反效果。

寒底(如疲勞乏力、反覆腹瀉、痛經等):可食用常見溫補食物有羊肉、牛肉、肉桂、桂圓、紅棗、北芪、黨參等。但食得過多容易熱氣、生痱滋、生暗瘡等。

氣血虛弱(如面色蒼白、脫髮、手腳冰冷等):可食用常見滋補食物有花膠、海參、鮑魚、鹿茸等,食得過多有機會消化不良、胃脹,甚至腹瀉。

脾胃虛弱(如消化不良、無胃口等):可食用常見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淮山、銀耳、木瓜、魚、豬肉、黑豆等,這些食物較為平和,不會過於滋補或增加脾胃負擔。

鄧醫師提醒,吃飯時不應太急,可少量多餐,既可吸收充足營養,也可避免傷脾胃。

• 浸腳

如想保暖,建議可每日泡腳,從腳底暖起。每晚7至9時是血液循環旺盛的時間,此時泡腳、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迴圈,達到滋養腎和肝的目的。

泡腳水不宜太熱,以37至40度左右為宜,每天一次,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至30分鐘為宜。

鄧醫師建議大家,在浸腳時,可加入一把鹽、兩至三片生薑、十至二十克艾葉及桑枝;可有助加強血液循環,增強保暖的效果。

相關文章:【中醫教室】腎虧脫髮尿頻不舉 養腎8招冚被蓋腳底幾點泡腳好?

• 搓後腰

天氣寒冷時,不少人會搓手保暖;不過鄧醫師指,其實搓後腰可能更為有效,可助你補腎防寒!

▼ 搓後腰最重要係搓...(按圖 👇👇👇)

+4

日常多搓腎俞穴及腰眼兩個穴位,有助你調補腎氣、增強腎功能,更可疏通經脈、強壯腰骨。當腎功能變強,有助你血氣運得更好,自然就不怕天氣變冷!

▼ 同場加映:想保暖就按呢啲穴位!(按圖 👇👇👇)

+2

相關文章:【保暖穴位】手腳冰冷必收藏!肚臍腳板底7個保暖穴位驅寒防感冒

• 曬後背

在冬天想暖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曬太陽,尤其是在冬天,曬太陽可補充人體的陽氣,加強身體的抵抗力和禦寒能力。

不過,最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位於背部的背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其位置都與臟腑相近;因此,如曬背部,可透過背俞穴滋養各臟腑,有助你度過寒冷的冬天。鄧醫師建議大家可在早上9至10時,或午飯後,出外曬背部10至15分鐘,增強體質。

• 天灸療法

天灸是一種「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的療法,可有助治療虛寒性的疾病,例如呼吸系統問題,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體虛反覆感冒等;消化問題如:慢性胃痛或腹痛、反覆腹瀉、便秘等;婦科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痛症等;還有四肢關節痛、頸肩、腰痛等。

▼ 天灸療法是什麼?(按圖 👇👇👇)

相關文章:【天灸2020】天灸敷藥療法助改善鼻敏感哮喘8種病症 9類人不宜!

「三九天」的就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而冬至便是三九天的第一天,中醫認為在這時期進行天灸敷藥療法效果最好。「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陰陽並調,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通過這種穴位貼藥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其療效相得益彰月。

驅寒養生食療

冬季可多吃黑色食物補腎防寒,例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等食物。鄧醫師為大家推介以下5個驅寒養生食療:

▼ 冬天飲杯陳皮普洱茶,有助你暖胃驅寒(按圖 👇👇👇)

▼ 早餐食八寶粥,有助你健脾養胃(按圖 👇👇👇)

+1

▼ 冬天天氣乾燥,適合飲木瓜生魚湯,助你滋陰潤燥(按圖 👇👇👇)

+1

▼ 面色蒼白、血氣差,可飲烏雞補血湯,助你養血安神(按圖 👇👇👇)

▼ 栗子排骨湯,有助你補氣健脾,增強體質(按圖 👇👇👇)

+1

以上食療僅供參考,如有任何問題,請諮詢中醫師意見。

註冊中醫師鄧蕙盈(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感冒】頭頸腹6部位凍親可大可小!防頭痛哮喘保暖食療吃薑葱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