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菜食材排名|1件五花腩=1碗白飯熱量!食盆菜4健康貼士要加碗飯

撰文:張玉如
出版:更新:

做節食盆菜,有肉有菜,包羅萬有,但部分醬汁和食材都屬高熱量、高脂和高鈉。什麼食材特別易肥?什麼食材較低鈉低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減重人士有什麼要注意?即睇營養師的建議和飲食貼士。

食盆菜是不少人過節團年必備的環節之一。盆菜一般包含燒味、海鮮、海味、蔬菜等,而主要醬料為南乳醬和磨豉醬(麵豉的一種)。

冬大過年,食盆菜是傳統做節的一環。(資料圖片)

盆菜醬料高鈉 易超每日上限

澳洲註冊營養師郭思慧(Grace)指,南乳醬和磨豉醬雖然不算高脂肪,但鈉含量卻十分高!每100克南乳醬含3511毫克鈉,而100克的磨豉醬則含4530毫克鈉,即一湯匙的南乳醬已有700毫克鈉,磨豉醬就有約900毫克鈉。成人每天攝取鈉的上限為2000毫克,即2湯匙的南乳醬就乎達每天攝取上限。

鈉攝取過量身體容易水腫,長期攝取更會增加高血壓、中風、骨質疏鬆的風險,並加重腎臟負荷或患上慢性腎衰竭。

盆菜食材哪些熱量最高哪些最低?

盆菜食材豐富,熱量亦「唔惹少」,一件五花腩就已經等於一碗白碗的熱量。

▼盆菜食材熱量排名,由高至低排(按圖👇👇👇)

+11

盆菜食材哪些高鈉?哪些高脂?

雖然部分食材屬低熱量,但郭思慧提醒,由於製作盆菜時,食材可能會經油預先烹調或吸收了醬料的脂肪或鈉,即使本身低脂低鈉的食材例如蔬菜也會增加了鈉和脂肪含量,進食需適可而止。

高脂食物一般卡路里較高,如果脂肪囤積在肚腩,形成蘋果身型,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增糖尿病風險。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亦使壞膽固醇水平上升,致高膽固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盆菜高鈉高脂食材:(按圖👇👇👇)

+3

1. 五花腩

盆菜的主角是五花腩,一般製作盆菜時會預先燜五花腩,過程或使用油爆香或炸腩肉等高油分烹調手法,加上腩肉本身是高脂肪食物,所以「肥上加肥」。且五花腩滾盆菜時,五花腩的油分會滲入盆菜汁內,令其他食材「索汁」後脂肪和鈉含量增加。

易吸汁的食材:蘿蔔、冬菇、豬皮、豆卜

2. 燒鴨、白切雞

雖然燒鴨和白切雞擺在盆菜的中間位置,不太「索汁」,但如燒鴨由燒味舖製作,其鈉含量則可能會較高。

雞鴨連皮食用熱量會較高,建議去皮食用,或選擇胸或髀的位置,少吃翼的部位。

3. 炸芋頭

芋頭是高纖維及低脂的食物,但經油炸後會令脂肪和熱量提高。

4. 枝竹

枝竹看似健康,但其實它是由豆漿表層的薄膜製成,含大量黃豆油,所以屬比較高脂肪的食物,不建議正在控制體重和高血脂的人士吃過多。

5. 冬菇、蠔豉

製作盆菜時可能會預先燜冬菇和蠔豉,吸了不少油分、蠔油、豉油,因此鈉含量和脂肪會增加,應適可而止地吃。

6. 豬皮、豆卜

豬皮和豆卜是經過油炸的製成品,而豬皮會在製作盆菜時再使用油爆香,加上豆卜、豬皮易吸汁,使熱量和脂肪、鈉含量增加。

7. 炸魚蛋

魚蛋本身為加工食材,鹽分和鈉較高,不建議多吃。

淨食菜會較健康? (資料圖片)

只吃菜會較健康?

由於製作盆菜是層層疊地把食材放在盆內,易吸汁的蔬菜多數放在底層,會「索汁」吸盡上層的肉汁及油分。放在低層的蘿蔔雖是高纖維並低脂肪的蔬菜,但屬易吸汁的蔬菜,其熱量、脂肪亦相應增加,反而鋪上層的西蘭花則較為健康。

盆菜中較健康的食材

郭思慧推介了一些盆菜中較低脂、低鈉的健康食材,大家可適量進食。

▼盆菜中有哪些較健康的食材?(按圖👇👇👇)

減肥、高血壓和高膽固醇人士進食盆菜時有什麼要少吃?(資料圖片)

減肥、高血壓和高膽固醇人士要點食?

1. 正在控制體重人士

如果你正控制體重,所有食材都應少吃,但郭思慧指有些食材也可放輕鬆地多吃幾口,例如去皮的燒鴨和白切雞(建議食胸部位置)、較低脂的乾瑤柱、白灼蝦、西蘭花和飽魚。

2. 高膽固醇人士

高膽固醇人士最需要注意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含量,高飽和脂肪會使壞膽固醇水平上升,所以應酌情吃含較高飽和脂肪的五花腩、鴨和雞皮、豬皮;不過,可淺嚐飽和脂肪較低的乾瑤柱、白灼蝦、鮑魚。

3. 高血壓人士

高血壓人士應控制鈉的攝取量,因此魚蛋、易吸汁的蘿蔔、冬菇、豬皮、豆卜都應少吃。

食盆菜配搭一碗飯反而健康!

盆菜欠缺五穀,建議進食時可配一碗飯,不建議撈汁吃。白飯一般低脂,並提供碳水化合物,有助增加飽足感,避免吃過量配菜,減少攝取過量脂肪或鈉等。

▼其他食盆菜貼士(按圖👇👇👇)

+5
疫情下,做冬也要份外注意衛生和安全!(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下更要注重衛生,避免感染病毒,不妨參考郭思慧和衛生防護中心的衛生貼士。

▼食盆菜衛生貼士:(按圖👇👇👇)

▼同場加映:盆菜肉類海鮮多,小心高嘌呤的食物引致痛風(按圖👇👇👇)

相關文章:【痛風】盆菜打邊爐致急性關節發炎? 4 招紓緩痛風發作

▼同場加映:做冬吃多了,可飲酸梅湯消滯降膩!(按圖👇👇👇)

相關文章:【痛風】盆菜打邊爐致急性關節發炎? 4 招紓緩痛風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