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偉胰腺癌去世 醫生剖析海外治療風險,揭示與本地治療大不同
前無綫電視金牌節目監製錢國偉先生因胰腺癌去世。有傳媒披露錢國偉早前於日本接受免疫治療,但奈何疫情不能繼續到日本接受治療,病情因而急轉直下。整件事最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海外接受治療後,返回香港便不能用同樣方法去治療呢?明明是胰腺癌,為何要切除膽囊呢?
海外治療與本地治療大不同,求診前須注意風險和差異
香港註冊外科專科醫生竺兆豪推斷,錢國偉先生選擇在日本做的免疫治療,與香港和其他西方國家做的免疫治療是完全不同。
日本採用一種叫NK細胞免疫治療。簡單而言是用自己身體的血液,去激活自己的NK細胞,再注射入自己的身體中。然而在現時國際醫學文獻中,仍然未有充分理據證明有關的NK細胞免疫治療是有效。因此,NK細胞免疫治療主要是在日本國內才會使用。
由此可見,一旦在日本接受有關的免疫治療後,是很難返港接受相同的治療,因為有關的免疫治療在香港並不被採用。
醫生拆解面對胰腺癌 卻切除膽囊的可能因素
整個抗癌期間,其中一個令人疑惑的情況是,錢國偉患的是胰腺癌,但為何卻不切除腫瘤,而是去切除膽囊?
竺醫生指出,這有幾個可能因素。例如一開始發現腫瘤時,腫瘤已經太大,已不能做到根治性的胰腺腫瘤切除手術。
另一個機會是因為膽管閉塞,令膽囊內的膽汁分泌不到,伸膽囊發炎。因此便要做膽囊手術,提出膽囊。
胰腺癌乃超毒「癌王」 醫生拆構癌王病徵
竺醫生表示,胰腺癌病徵是否明顯,要視乎胰腺腫瘤的位置。胰腺一般分為胰腺頭、胰腺身和胰腺尾。胰腺身和胰腺尾是位於身體最深入的位置,因此難以感覺到病徵。縱使有病徵,都只是輕微感到上腹有點不舒服。甚至有些人錯誤認為是胃痛,於是不斷吃胃藥,但始終無法痊癒,直到發現是胰腺癌才恍然大悟。
相反,胰腺頭腫瘤有較明顯的病徵。因為胰腺頭的腫瘤會壓住膽管, 導致眼黃、小便顏色呈深黃色。一旦出現這些病徵,病人通常都會較易察覺和盡快求診,起碼比胰腺身和胰腺尾的癌症較早被察覺。當愈早被發現,愈大機會可以透過手術治療。
竺醫生亦表示,縱使接受了胰腺手術,手術後都有機會復發,而復發比率一般會視乎腫瘤有沒有侵略到淋巴、有沒有切除不清的癌細胞等因素而影響。通常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10-20%,所以俗語一般都稱胰腺癌為「癌王」,因為其存活率較低,也是非常惡毒的腫瘤。
醫生分享最新胰腺癌治療技術
竺醫生指出,治療胰腺癌的最好治療方法都是根治性的手術切除。但如果是一些中晚期的胰腺癌,便可能會因為腫瘤的影響範圍太大,而不能透過手術治療,須建議採用化療,甚至採用3D放射治療。
由於胰腺是隱藏於身體極深入的位置,因此醫生會透過內窺鏡超音波鎖定腫瘤位置,然後打入一些金屬馬仔作定位,目的是希望令放射治療更加準確。由於胰臟周圍都是十二指腸和血管,若不定位,放射治療是很容易傷害到周圍的十二指腸和血管,造成其他副作用。
醫生分享關鍵癌指數判斷患癌風險,及早檢測預防勝於治療
竺醫生表示,第一期胰腺癌和第四期胰腺癌的存活率有極大分別。第一期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可達40%;但第四期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機乎是0%。由此可見,及早發現是極為重要。
人人都了解到及早發現的方法離不開是定期做身體檢查。今次竺醫生更分享檢查秘訣在於抽血檢查時, 有一個特別的癌指數叫CA199,這個癌指數是對胰腺癌尤其敏感,大家可以多加關注。只要及早發現,做到手術的機會便較高,治療成功的機會也愈大。
縱使抗癌多堅強 把握治療黃金時機才是關鍵
竺醫生坦言,縱使病人多堅強地抗癌,都未必可以控制得到病情。若果不幸在晚期時候才發現胰腺癌,腫瘤範圍太大,影響到其他身體部位,便有可能需要先處理其他身體部位,進行紓緩性的治療,之後才可做進一步做根治性手術。
然而當完成了紓緩性治療,身體機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破壞。身體機能愈來愈弱,其實已經不適合進一步做根治性手術治療。不能根治,繼而便會令身體機能繼續虛弱下去,最終仍是逃避不到癌魔的傷害。
因此,愈早發現和定期做身體檢查,往往是給自己多一個生存機會。
竺兆豪醫生,香港註冊外科專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