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去濕|薏米水健脾去濕紓緩關節痛 生熟揀錯易便秘 4類人慎飲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薏米是常見的煲水或煲湯食材之一,不少女士喜歡飲薏米水去濕消腫。薏米水適用於天氣潮濕,或身體偏濕時飲用,有助改善水腫、腹瀉、周身疼痛、膿痰等問題。下文將會介紹兩款薏米水食療做法,適合不同體質人士飲用。

薏米主治濕邪引起的水腫、腹瀉、周身疼痛、膿痰等等。(GettyImages)

薏米分生、熟 各有不同功效

薏米有生熟之分,生薏米味甘淡,屬性微寒;熟薏米味甘淡,屬性平。兩者皆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改善肌肉筋骨關節麻木疼痛)、清熱排膿之效,主治濕邪引起的水腫、腹瀉、周身疼痛、膿痰等等。

▼薏米水知多啲!(按圖了解👇👇👇)

+3

生薏米偏涼,故清熱利水、排膿之力相對較強。熟薏米炒製後性質平和,清熱利水之力相對較弱,但健脾之力相對較強。若平時手足冰冷者、飲凍飲易肚瀉人士,使用熟薏仁為宜。平時怕熱、小便黃、食煎炸容易喉嚨痛人士,可使用生薏仁,或生熟薏米合用。

薏米水:身體偏濕適合飲用

註冊中醫周穎欣指薏米水一般適用於身體當下偏濕,或天氣潮濕時飲用。中醫角度認為,濕邪有內濕、外濕之分,內濕多由經常飲食寒涼引起,外濕多由天氣潮濕引起。脾喜燥惡濕,身體一旦有「濕」,便容易影響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引起水濕停聚,頭重身重、水腫、腹瀉、關節腫痛不利、便粘廁、白帶白稠過多等。另外也有機會影響脾運化營養的功能,如營養不能升到頭部,便容易犯睏。

薏米水可以幫助身體把多餘水分從小便排走,也可以透過健脾功能,使脾運化能力提升,將水分及營養輸送到身體有需要的地方。

生薏米(左)偏涼,故清熱利水、排膿之力相對較強。熟薏米(右)炒製後性質平和,清熱利水之力相對較弱。(資料圖片)

薏米多用以煲水或煲湯。煲水可加配陳皮飲用,提高身體排走多餘水分的能力。因為陳皮氣香性溫,與薏米合用能理氣健脾,適合脾胃氣滯濕阻,導致噯氣胃脹的人士飲用。

煲湯可加配冬瓜、山藥飲用,加強利水功效之餘,更能益氣補脾。因為冬瓜清熱利水,山藥本有補益脾胃作用,適合脾胃濕困,導致下肢浮腫、關節腫痛不利的人士飲用。

薏米水食療

1. 薏米陳皮水:理氣健脾去濕(按圖了解👇👇👇)

2. 薏米冬瓜豬展湯:清熱利濕(按圖了解👇👇👇)

生熟薏米合用為宜

薏米水飲用頻次多為一周一至兩次。使用量為每次10-30克。生熟薏米一般合用為宜。因為生薏米利水消腫能力較明顯,但偏寒涼。而熟薏米健脾能力較強,性質平和,故建議兩者合用,可兼兩者所長,又可避免生薏米過於寒涼。此外,南方地區偏熱,大眾又多乘涼飲冷,常有寒熱夾雜體質,故兩者合用比較穩妥,分量多為一比一。

▼飲用薏米水注意事項(按圖了解👇👇👇)

薏米有一定藥性,過度利水容易令身體水分流失,引起皮膚乾燥、腸燥便秘,所以要結合個人體質、地區及氣候而定。即是中醫的「三因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例如秋天天氣乾燥,薏米使用量就不能太多了。向註冊中醫師請教使用量及時節為最佳妙策。

此外,薏米利水有水液下行、滑利之意,故懷孕婦女、行經期間婦女、大便燥結及滑精人士均不宜飲用薏米水,必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方可服用。

相關文章:【淮山水】助降血糖健脾補腎去水腫2類人不宜 用乾定新鮮淮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