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濕疹殺傷力強 長期使用類固醇對皮膚有害、影響發育?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濕疹「難斷尾」,即使是成人患者也受盡折磨,何況有些患者早在嬰兒時期已患上小兒濕疹,不單止影響兒童的儀容、帶來身體上的不適,亦加重了家長在日常照顧方面的負擔。而且面對著童言無忌,孩子被朋輩嘲笑為「脫皮怪獸」,除令家長內疚萬分外,對兒童的心理發展亦構成負面影響,如:自我形象低落、社交障礙等。其實只要父母處理得宜,趁早配合積極治療,幼兒的濕疹情況便可大大改善。

小兒濕疹的普遍率

濕疹,正確的醫學名稱為「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慢性、不斷反覆發作的疾病。普遍的患者皮膚會感到痕癢及紅腫,甚至有脫皮的問題。根據國際文獻指出,香港是亞洲其中一個病發率最高的城市,估計有超過16萬名十四歲或以下兒童深受濕疹困擾,佔總體個案的三成。當中大概45%的兒童,由嬰兒六個月大起就初次出現病徵;70%則於五歲前發作。少數的患者,因濕疹嚴重、面積大,情況或會持續至成人階段。

解構主要發病原因

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到一個固定的成因,但不排除濕疹的病發因素,與基因遺傳及環境有密切關連。

1. 基因遺傳
病童的免疫系統過度活躍,體內又具有敏感基因,使皮膚表層的結構較為鬆散,影響鎖水功能,容易導致乾燥、龜裂脫皮的狀況,進一步減低其保護能力。由於皮膚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保護作用,當受到外來致敏源的刺激時,如:花粉、塵蟎、動物毛髮等,就會引發過敏、發炎的反應,誘發濕疹。

如父母曾有「敏感史」,即是鼻敏感、哮喘等病歷,嬰兒罹患濕疹的風險亦會相對提高。

2. 環境影響
季節轉變、家居環境,如:濕度、衣物材質等,都可能是引致濕疹的源頭。但最常見的因素是由食物造成的,包括:海鮮、豆類或奶類制品等,因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 (IgE) 含量較高,而形成過敏。

小兒濕疹的症狀

小兒濕疹的生長位置普遍會發生於四肢、關節之間的連接位。(圖片:Fullerskin)

患者在不同時期,濕疹的生長位置都有輕微的分別,但普遍會發生於四肢、關節之間的連接位。一般會出現以下五種症狀,包括:

1. 皮膚感到異常痕癢

2. 皮膚呈現乾燥、紅腫、 甚至長出水泡;水泡破裂後,會流出液體

3. 患處結痂 , 脫屑

4. 皮膚硬化而變得粗糙、紋理十分明顯

5. 受細菌感染而發生炎症

小兒濕疹的治療方法

濕疹雖然不會構成生命危險,但會嚴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如:無法集中精神,睡不安寧等,而治療此症主要方法分為四大類,視乎病情而定。

1. 家居治療

父母們可於日常生活作仔細觀察,甚至可帶子女接受過敏測試,找出致敏的源頭。盡量維持家居清潔,避免塵埃、毛屑積聚,降低濕疹發作的機會。同時要注意飲食需要營養均衡 , 以增加身體抵抗力,切勿進食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小朋友亦要減少用熱水沖洗或使用鹼性的清潔用品,會刺激皮膚。

最重要的是,家長應時常為孩子塗抹潤膚膏以減少水份流失,保持皮膚濕潤,有效紓緩症狀。

過敏測試(圖片:ScienceMag)

2. 藥物治療

現時治療濕疹的第一線藥物為類固醇,是歷史悠久、且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大部分家長都會擔心,孩子長期塗抹這類物質會帶來副作用,包括:無法長高、皮膚變薄等。事實上,類固醇包含很多種,強度亦有輕重之分。醫生會按照患者的濕疹範圍及其嚴重程度,處方不同級別、劑量的藥膏,使用後可幫助紓緩症狀,穩定皮膚。

現時治療濕疹的第一線藥物為類固醇。(圖片:GrowbyWebMD)

3. 包裹治療

透過包裹皮膚,避免與衣物直接磨擦,減少損傷。更可以添加水或潤膚膏,幫助兒童在夜間保濕。

乾敷:身體先塗抹潤膚膏再作包裹,主要是避免皮膚水份流失,可長期進行。

濕敷:用濕布進行包裹,身體會感到較為涼快,同時保濕。但未必太適合香港的天氣,只能短期使用。

4. 光照治療

濕疹由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皮膚表皮層的角質細胞互相影響引致,紫外光燈的UVB可達到調節作用,減低皮膚發炎機會,但有機會產生副作用。

急性副作用:
照射紫外光燈可引致皮膚曬傷、出現水泡及痕癢的情況。

慢性副作用:
若長期持續,皮膚細胞的DNA將會受損,角質層加速老化,患上皮膚癌的機率增加約2%。

但患者亦無需過份憂慮,調校適當治療次數會降低副作用衍生的風險。

以上為大家分析了兒童濕疹的成因與主要治療方法,對抗這個頑疾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無論孩子抑或家長都須積極面對,才可克服困境。切勿自行胡亂用藥,影響病情。更要遵照醫生指示、定期覆診。如有任何問題,請立即求醫以諮詢專業的意見。

PGut|< Baby Probiotics 嬰兒益生菌>$288(9折 - 原價$320)。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濕疹的資訊、中醫分享,可瀏覽醫師Easy的網站及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