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如何評定紅斑狼瘡的活躍程度?相關指標助評估病情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系統性紅斑狼瘡症患者即使病情相對穩定,醫生也會提醒他們定期覆診,並接受簡單的抽血檢查。抽血之後,醫生其實是根據哪些指標來評定紅斑狼瘡的病情呢?

風濕病科專科余家龍醫生。

風濕病科專科余家龍醫生表示,在評定紅斑狼瘡的活躍程度以及判斷是否影響重要器官時,醫生通常會比較以下幾項驗血報告:

1. 抗雙鏈DNA抗體(anti-dsDNA):這是一個具有特異性的檢測,通常與病情活躍程度相關。它的水平的變化可反映炎症的變化,例如更高的抗雙鏈DNA抗體水平代表自身免疫反應活躍,有機會反映狼瘡病情活躍。

2. 補體水平(C3, C4):在慢性炎症過程中,這些補體成分的水平可能下降,特別是在病情活躍時。

3. 紅血球沉降率(ESR):這是一項用來衡量全身炎症的指標,活躍的紅斑狼瘡通常會導致ESR升高。

4. C-反應蛋白(CRP):這也是一個評估炎症的指標,但並不特定用於紅斑狼瘡。

5. 全血球計數(CBC):醫生會檢查血紅蛋白、白血球(白血球數量 < 1,000/mm3)和血小板的數量(< 50,000/mm3),來了解是否有貧血或其他血液異常,有的話可能代表狼瘡病情活躍。

6. 腎功能測試:檢查肌酐和尿液中蛋白質或紅血球以評定病人的腎功能,因為腎臟是紅斑狼瘡常見影響的器官。

余醫生表示,以上指標的比較,有助於醫生評估病情的變化與治療的需要,例如是否需要轉用或加入生物製劑,「這通常取決於紅斑狼瘡的活躍程度及對其他治療的反應。如果標準治療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為避免炎症傷及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如腎衰竭等,經醫生評估後,患者應盡早使用生物製劑。」

現時,一旦確診急性紅斑狼瘡,不論影響的是皮膚或心、腎等器官,標準治療都包括使用類固醇,但長期使用類固醇會產生很多副作用,所以醫學界一直都在研究不同的方法希望可取代類固醇,生物製劑便是最新的手段之一。臨床研究顯示,近年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用於治療紅斑狼瘡的生物製劑,可箝制B淋巴細胞活躍因子,令B淋巴細胞增生的活躍程度減低,從而減少對患者腎臟的破壞。

余醫生提醒,「通常生物製劑要配合標準治療一起使用,才可達至最佳療效。臨床研究顯示,在標準治療之上加上生物製劑,可增加療效而副作用並沒有增加。」建議病人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驗血報告結果,以獲取更具體的指導。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