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長期單側鼻塞恐是腫瘤引起?超過2星期應就醫詳查及早治療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鼻塞」是一般民眾生活中常見的狀況,不論是過敏、感冒都可能發生,但當「長時間」鼻塞始終無法改善就要當心。

台灣衛福部彰化醫院看診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強調:「長期鼻塞一定要就醫檢查,不見得只是鼻竇炎或鼻瘜肉,也有可能是腫瘤。」

相關文章:【鼻涕顏色】黃綠色鼻竇炎淺黃鼻敏感?4種鼻涕帶血絲鼻咽癌警號👇👇👇

長期單側鼻塞有一成恐是腫瘤引起

台灣一名54歲黃先生右側鼻塞好幾年,一直未在意,直到1個月前感冒後,右鼻頻流血、呼吸更加困難,甚至晚上無法平躺入睡,檢查發現其右鼻腔鼻竇被塞滿類似瘜肉的組織,經內視鏡微創手術取出長達10公分的良性鼻腔鼻竇乳突瘤,才恢復暢通呼吸。

許多民眾都有長期鼻塞的困擾,常都以為是「慢性鼻竇炎」或「鼻瘜肉」,想說還有另一個鼻孔可呼吸,常常沒有加以理會,直到極度影響到日常生活,像是晚上無法躺平入睡,才會積極就診。

「長期單側鼻塞」通常都有鼻部相關病變,除了常見的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多數也與單側鼻竇炎有關重點分享。根據統計,約七成是慢性鼻竇炎,近兩成是黴菌感染,其他與倒生性乳突瘤及惡性腫瘤有關。

預防鼻竇炎方法(按圖👇👇👇)

+2

相關文章:【鼻竇炎】連詩雅鼻骨歪致鼻竇炎 口臭眼痛10大症狀洗鼻助預防?

「鼻腔鼻竇乳突瘤」5-12% 有機會轉變為「惡性」

以這名個案的狀況,許嘉方表分析:「電腦斷層顯示黃先生右側鼻腔鼻竇幾乎全塞住,很像常見的鼻瘜肉,但鼻腔一直流血,有別於鼻瘜肉流血不多的情況,而且是單側阻塞,這是鼻腔鼻竇乳突瘤常見的病徵,經病理冷凍切片確診為乳突瘤。」

到底什麼是「鼻腔鼻竇乳突瘤」?顧名思義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而產生的良性腫瘤,在臨床上雖然並不常見,但是因為高復發率及可能伴隨惡性腫瘤的特性,千萬不能輕忽,依據統計,鼻腔鼻竇乳突瘤有5-12%有機會轉變為惡性腫瘤,而且復發的可能性也很高。

鼻腔鼻竇乳突瘤中最常見的類別為「倒生性乳突瘤」,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約為2-3:1 ,好發於50-60歲之間;「外生性乳突瘤」則為第二常見的鼻腔鼻竇乳突瘤,也是以男性居多,好發族群最年輕,約為 30-50歲之間;囊腫樣乳突瘤的發生率最低,男女好發比率相等。

只要一躺下就鼻塞?睡覺鼻塞6大原因解說(按圖👇👇👇)

+9

相關文章:失眠|為何晚上睡覺易鼻塞?鼻竇炎、過敏性鼻炎6大原因導致

及早治療對疾病控制影響大

偏偏「鼻腔鼻竇乳突瘤」和「鼻瘜肉」外觀很相似,兩者其實有些許差異,許嘉方指出:「鼻腔鼻竇乳突瘤臨床表現常是單側,而且較易流血,有惡性轉變的可能,造成此鼻部腫瘤的原因並不明確,除了單側鼻塞、流鼻血之外,也可能造成鼻蓄膿、臉部脹痛、頭痛等。」

針對治療的方式,鼻腔鼻竇乳突瘤以手術切除為主,像是使用鼻內視鏡手術治療早期倒生性乳突瘤,術後恢復較傳統手術快,併發症低,復發率也不高。根據外國研究發現,有瘜肉增生的單側慢性鼻竇炎患者更可能發生惡性腫瘤和倒生性乳突瘤。

同時,若病人合併有鼻竇炎、鼻中膈彎曲或慢性肥厚性鼻炎,也可能可以一併手術處理,只是對於鼻腔鼻竇乳突瘤復發機制未明,所以長期以鼻內視鏡追蹤檢查,對早期診治復發是必要的。

許嘉方強調:「鼻塞有可能是鼻子過敏、鼻竇炎、鼻瘜肉、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等多種可能,很多人總認為因台灣氣候潮濕之故,鼻塞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但如果鼻塞超過2週,還是要就醫詳查,以免有腫瘤而不自知。」

延伸閱讀:

鼻塞時吸薄荷棒真的有效嗎?小心用錯反而加重症狀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