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一天該去幾多次廁所?研究揭每天去⚫次才算理想!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每一個人都需要排便,但又有沒有留意過自己每天的排便次數?

早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細胞報告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排便會對腸道微生物群造成影響,因此一個人的排便頻率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其中每天排便1到2次是最為理想。

該研究的合著者、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ISB)的副教授 Sean Gibbons博士表示,「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排便頻率如何影響所有身體系統,以及異常的排便頻率如何可能成為慢性疾病發展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研究人員從 1,400 多名成年參與者那裡收集了的生活方式、病史和排便頻率數據,並根據參與者的排便頻率,將其分為4組:便秘(每週1或2次排便)、低正常(每週3至6次)、高正常(每天1至3次)和腹瀉。

結果發現,年輕人、女性和體重指數 (BMI) 較低的人往往排便次數較少。研究人員認為,差距可能源自於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荷爾蒙和神經系統差異,此外男性通常會消耗更多的食物。

相關文章:腸胃健康|沒有每天排便就是便秘?3要點自我檢查多喝水補充油脂👇👇👇

+2

為何排便次數會影響健康?

該研究的合著者、ISB 的研究員 Johannes Johnson-Martinez 解釋,「如果糞便在腸道中停留太久,微生物就會耗盡所有可用的膳食纖維,並將其發酵成有益的短鏈脂肪酸。之後,生態系統轉向蛋白質發酵,從而產生多種毒素,可以進入血液。」他又指出,即使身體狀況良好的人 ,患有便秘同樣會令其血液中的毒素增加,而且毒素對腎臟的影響特別大。

研究人員又發現,參與者的腸道微生物群與他們大便的次數與健康相關的纖維發酵腸道細菌有關聯。這些細菌似乎大量存在於每天排便 1 到 2 次的人中。相反,那些患有便秘或腹瀉的人腸道中往往能發現蛋白質發酵或上胃腸道相關的細菌。

Sean Gibbons 博士表示,本次研究反映,「長期便秘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慢性腎臟病活動期患者的病情發展有關」。他提醒,日常要多吃纖維、多喝水和定期運動有助於人們的腸道保持健康。

6妙招告別宿便(按圖看清👇👇👇)

+7

相關文章:便秘|大便乾硬要喝暖水?菠蘿黑木耳4食物減宿便依賴瀉藥腸遲鈍

保持腸道健康的5個生活秘訣

只要透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可以預防、緩解甚至消除消化問題和胃部不適。以下是5個可以參考的生活秘訣:

1. 均衡飲食:飲食對於腸道健康至關重要。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預防便秘。同時應避免過量攝取加工食品、高脂肪食物和糖分,這些食物可能對腸道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2.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正常運作。每天攝取足夠的水有助於軟化糞便,預防便秘,同時有助於清除體內廢物和毒素。

3. 多做運動:適度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並有助於維持整體健康。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減輕便秘問題,促進新陳代謝,並提高免疫系統功能。

4. 學會紓緩減壓:長期壓力可能對腸道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如腸易激綜合症等。學習應對壓力的方法,如進行瑜伽、冥想、呼吸練習等,有助於緩解壓力,改善腸道功能。

5. 規律生活作息: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包括定時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有助於穩定腸道功能。飲食作息的不規律可能導致消化問題和腸道不適。

相關文章:【便秘】如廁3大坐姿邊個最易排便?4個穴位助腸胃蠕動防便秘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