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每次如廁都花半小時 女子用力過度令「這」都脫出肛門!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便秘是都市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但如果上廁所的時間太長,可能會衍生出風險。台灣就有一名女子日常上廁所都要花上 30 至 40 分鐘,沒想到卻因此導致直腸黏膜從肛門脫落,弄得每次上廁所都會大量出血。

(圖片來源:截圖自《醫師好辣》)

早前,台灣大腸直腸科醫生賴香伶在當地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這名患者案例,她指在馬桶上久坐時,肛門會成為全身的最低點,血流和重力都會集中在那裡,日子一長內痔就會容易變得下垂。

賴香伶表示,該名女患者隨了如廁時間長之外,還要不斷用力擠壓,才能順利排便。隨著情況不斷發展,患者開始發現在上廁所的時候會有「東西」掉下來,而且情況不斷惡化,到後來甚至步行時間一長都會出現脫肛的情況。

為了解患者的病情,賴香伶便請對方使用醫院的廁所。經檢查才發現,她除了整圈痔瘡的脫垂以外,就連直腸黏膜都一起掉了出來。這種情況導致患者每次解便都會不停流血,更曾因為嚴重貧血,被送往急症室接受治療。

(圖片來源:截圖自《醫師好辣》)

賴香伶提醒,上廁所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如果時間到仍沒有便意就不要長時間坐在馬桶上,避免徒增風險。

馬桶坐太久恐釀5種疾病(按圖看清👇👇👇)

+3

▼ 怎樣才算便秘?可用以下三個基本指標判斷。(按圖 👇👇👇)

+1

便秘三個基本指標:

• 每周排便少於3次

• 排便後時有「痾」不清的感覺

• 糞便乾硬致排便費力

改善便秘問題從2方面著手!

1. 飲食調整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於增加腸道中的水分和蠕動,促進排便。

增加水分攝入:每天飲用足夠的水量(約8杯)有助於軟化大便,使其更容易通過腸道。同時,要避免過度飲用咖啡、茶或含酒精飲料,因為這些飲料可能引起脫水,加重便秘。

適量攝取健康油脂:例如橄欖油、亞麻籽油等,有助於潤滑腸道和促進排便。

2. 生活習慣改善

定時排便:培養定時去廁所的習慣,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後或進食後約30分鐘內,利用身體自然的蠕動節奏進行排便。

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體力活動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血液循環,提高消化系統功能。

放鬆壓力:長期壓力可能導致腸道功能失調,盡量避免過度壓力,並學習放鬆和應對壓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