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前列腺癌 - 勿小覷病徵 及早發現對症下藥減死亡風險
前列腺癌是指原發於前列腺的惡性腫瘤。當癌細胞擴散至前列腺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即為轉移性前列腺癌;其中又分為「轉移性荷爾蒙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和「轉移性去勢療法抵抗型前列腺癌」(mCRPC)兩個階段。mHSPC 即荷爾蒙治療對患者有效,惟大部份只接受荷爾蒙治療的高風險患者,病情會在治療後約一年演變成mCRPC,即對荷爾蒙治療出現抗藥性,即使男性荷爾蒙處於極低的水平,癌細胞仍可繼續生長。
病徵勿混淆 指數須監察
前列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骨骼,如盆骨、脊骨等,若病情嚴重,亦可轉移至肝臟、肺部等。男士們(尤其長者)應特別留神,一些普遍的病徵如骨痛, 容易與其他疾病、乃至年紀增長的勞損混淆。誠然,前列腺癌所導致的骨痛多會持續且日趨嚴重,而年邁所致的骨痛多於活動的時候發作,並會間中消退。此外,與好發於關節的勞損性骨痛相比,腫瘤引起的痛楚多見於脊骨、盆骨。除了骨痛,情況嚴重時亦會影響神經,使患者行動困難;若影響盆腔神經乃至肛門,則會導致劇痛。癌細胞也可影響尿道,引起血尿或排尿困難等。也有部分患者完全沒有症狀,僅在抽血檢驗PSA和影像掃描時發現。
確診前列腺癌的患者,可用PSA來監察病情。PSA的全名是Prostate-specific Antigen,中文名稱是「前列腺特異抗原」,或稱「前列腺指數」,是前列腺細胞分泌的蛋白質。患者的PSA愈高,代表前列腺癌愈活躍。檢驗PSA的頻率視乎治療種類、時間和藥物反應等,倘患者對荷爾蒙治療反應理想,便可三至六個月檢驗一次;若效果較遜、PSA居高不下,則須較頻密檢驗PSA,甚至改服其他藥物。
新藥應運而生 延緩病情惡化
就傳統的治療方式而言,切除睪丸手術可在幾小時內令男性荷爾蒙水平下降,並抑制癌細胞生長,故為最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另亦有荷爾蒙抑制治療,針劑分為一個月、三個月和六個月注射一次的類型。大部分患者一開始時為mHSPC階段,即對荷爾蒙治療有效,惟隨時日過去,患者會在約一年後對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演變至mCRPC階段,屆時患者對荷爾蒙治療便不具反應。因此,轉移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目標,是要延緩患者由mHSPC惡化成mCRPC的時間。
近年,針對上述目標的藥物應運而生,新一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乃口服藥物,不僅能進一步抑制男性荷爾蒙,更能阻斷雄激素與雄激素受體結合,抑制雄激素受體的訊息傳遞,延緩mHSPC 惡化成mCRPC的時間,延長患者存活期及降低整體死亡風險。最新的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可使用新一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或傳統化療,配合荷爾蒙治療,作為mHSPC的一線治療。副作用方面,服用新一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的患者或會感到疲倦、皮膚出現紅疹、潮熱及肝酵素短暫上升,但情況大部分為可控,副作用一般比傳統化療輕微,不必過於憂慮。
目前,儘管患者需要自費使用這類藥物,但社福機構不時提供藥物資助計劃,也有藥物已被納入醫院管理局安全網,合適的患者若通過經濟審查便可獲資助,詳情可向主診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總括而言,擴散性前列腺癌的治療在近年迅速發展,除了藥物治療,也可配合放射治療,治療的選擇和可能性愈來愈多。鼓勵患者毋須感到絕望,應積極面對,把握治療黃金期,避免併發症出現。
香港泌尿外科學會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nlbbQ6ugAUSpFY0-g-P7A
(資料由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