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港人有失眠問題 患者:傳統安眠藥曾出現「斷片」情況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3.15是世界睡眠日,有組織早前展開問卷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自己現階段或曾經有失眠問題,當中有六成受訪者表示失眠問題的嚴重程度達5分或以上(10分為極大影響)。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提醒,市民可能會自行到藥房購買安眠藥,但相關成份及劑量需要多加留意,或會影響翌日精神狀態。此外,他又提醒,如果長者出現失眠問題,在選擇安眠藥上亦有較多限制,建議應向主診醫生商討合適的治療方法。

患者:轉用DORA情況改善

李小姐(右)早前深受失眠問題困擾,安排轉用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ORA)後,情況得以改善。

患者李小姐早前深受失眠問題困擾,她當時正處於待業狀態,某天突然間情緒崩潰,開始會大哭大鬧,直至晚上仍然難以入睡。情況持續約兩星期後,她向精神科專科醫生求醫,被診斷患有焦慮症及抑鬱症,並且有失眠問題,因此醫生處方傳統安眠藥來幫助她入睡。不過,服用後卻出現副作用問題,曾經出現「斷片」的情況,會無意識地致電給朋友。

其後,李小姐再去覆診,主診醫生得知這些情況並安排轉用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ORA)後,情況得以改善,而且可以逐步減少劑量。

六成港人有失眠症狀

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副主席、曹國柱醫生指出,除了生活習慣影響,本身健康問題,例如心臟或肺部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疼痛、焦慮症和抑鬱症等,都會影響入睡。基金會早前進行網上問卷調查,共收集224則有效回應;最多受訪者認為入睡困難即屬於失眠,而且有六成受訪者表示曾出現這些失眠症狀,逾半表示頻率達每週至少出現兩次。

失眠增加事故風險

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榮譽司庫、鄭柏榮醫生表示,失眠問題會影響認知功能、情緒及心理健康、發生意外風險、生理健康及生活品質,當中最嚴重莫過於會影響注意力及反應力,增加出錯及事故的機會。

問卷調查亦有了解港人處理失眠問題的解決方法,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榮譽外務秘書、李靖國醫生指,最多受訪者會選擇假日「補眠」來處理失眠問題,亦有近三成受訪者曾經服用安眠藥來改善失眠問題,但卻有一半表示服用後曾經出現日間精神差、藥物依賴、越食越多,停藥即惡化等問題。

傳統安眠藥不良反應

傅子健醫生指,現時常見的處方安眠藥類別都需要留意不良反應。

現時常見的處方安眠藥類別有兩大類:苯二氮䓬類藥物(Benzodiazepine)及非苯二氮䓬類藥物 (Z-drugs)。香港精神健康動力基金會主席、傅子健醫生指,兩類藥物都需要留意不良反應,例如嗜睡、暈眩、疲倦、鎮靜、睡眠窒息、視力模糊、運動失調等等。其中苯二氮䓬類藥物,現時有不同研究指出,長期服用有機會產生藥物耐受性、藥物依賴和戒斷症狀。

抑制食慾素 維持睡眠狀態

近年,醫學界發現抑制食慾素可以促進睡眠。傅醫生解釋,新一代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有別於傳統藥物。這類藥物通過抑制下視丘分泌素(又稱食慾素),來幫助患者入睡及維持睡眠狀態。而且長期使用雙食慾素受體拮抗劑,出現藥物耐受性的風險低。即使停藥後,亦不會出現藥物依賴的問題,減低失眠反彈的風險。除了藥物以外,患者亦可以透過認知行為治療,例如改善睡眠衞生、認知療法等來幫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