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每月吸食一次大麻會提高中風、心臟病風險!
很多人都以為「吸食大麻能放鬆身心,間中一次無傷大雅」,但美國最近的一份研究可能會顛覆這種想法。
在香港,進口或吸食大麻均屬違法,政府更在去年(2023年)將大麻萃取物—大麻二酚列為《危險藥物條例》下的危險藥物,但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認為,「只要份量和頻率適當,吸食大麻並無壞處」,更有不少人會選擇到外國嘗試吸食。
但近日一份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並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即使每月只吸食一次大麻,但吸食者患上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仍會增加,且風險更隨吸食頻率急劇提高。
這項研究週三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研究人員分析了 2016 年至 2020 年透過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收集的 434,104 名成年人的數據,該系統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每年進行的一項全國性電話調查,以了解用大麻與中風、心臟病之間的關係。參與調查的人年齡從18歲到74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5歲。
結果發現吸食大麻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與完全不吸食大麻的人相比,每天吸食大麻的成年人心臟病發作的機率高出 25%,而中風的機率則高出 42%;另外,吸食的頻率亦會影響風險,若是每周吸食1次的話,心臟病風險會增加3%,中風機率增加5%。同時,在 55 歲以下群組中,無論是否也使用菸草製品,在吸食大麻後,會導致冠心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等疾病的綜合機率增加 36%。
研究的主要作者、波士頓大學菸草控制研究與教育中心的前研究員 Abra Jeffers 表示,「儘管大麻很常見,但人們對大麻使用的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知之甚少,人們對吸食大麻危害性的認識正在下降,人們並不認為吸食大麻對他們的健康有害。」
她指出,近年來由於大麻的興起,傳統煙草的使用正在減少,但本次的研究發現,「吸食大麻與吸食煙草一樣具有顯著的心血管風險」。
大麻二酚(CBD)是什麼?
CBD是大麻萃取物,常規CBD製劑是油,但CBD也可作為提取物、汽化液體和油基膠囊出售。由於其潛在的多種治療特性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CBD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大麻類物質(cannabinoid)之一。
使用CBD也有存在風險。雖然CBD通常耐受良好,但也可能導致副作用,例如口乾、腹瀉、食慾下降、嗜睡和疲勞等。而且CBD亦可能和其他藥物(例如血液稀釋劑)發生相互作用。
為何要將大麻二酚(CBD)列為危險藥物?
禁毒處指,近年市面上興起CBD產品,商家會聲稱具有健康好處,例如舒緩痛楚、幫助睡眠,但實際上並沒有權威科學實證。
而且雖然大麻二酚(CBD)無危險性,但大麻裏的四氫大麻酚(THC)會令人產生幻覺、上癮、引起抑鬱等,甚至引發思覺失調,根據專家意見,從大麻抽取的CBD時很難完全去除四氫大麻酚(THC),CBD和THC的化學結構和性質非常相近(THC的沸點則為157度,而CBD的沸點為攝氏160至180度;兩者的化學方程式都是C21H30O2),即使嘗試從大麻將兩者完全分離,亦難以避免THC會混和在其中。
除此之外,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亦有機會催化CBD自然分解為THC。如果CBD產品的包裝未有密封而讓空氣和水分滲入,又或產品已開封,即使在正常儲存環境下,當中的CBD也可分解為THC。
而事實上,政府亦曾在2022年6月的文件內指出,在本地相關執法部門測試的CBD產品樣本中,三分之一被檢出THC。
目前,唯一一種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CBD產品是名為Epidiolex的處方油。該產品經批准用於治療兩種癲癇症。除了 Epidiolex,各州關於 CBD 使用的法律各有不同。雖然一直有研究將CBD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和焦慮症等各類疾病,但目前支持該藥物有益的研究仍頗為有限。
參考資料:禁毒處、消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