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疾病|一文拆解痔瘡成因及預防方法 怎樣避免成高危族群!?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痔瘡一旦發作會使人坐立不安,但這個都市病卻尷尬得令人難以啟齒,大部分患者寧願置之不理,以致病情日漸惡化。據醫管局年報顯示,於2016至20年期間有超過6萬人次因痔瘡留醫,代表這個病症是十分普遍及常見。到底痔瘡是怎樣形成的?

痔瘡是什麼?

醫學界過往認為,痔瘡的形成與靜脈曲張有關。但近年則發現,可能是因肛門長期受壓,阻礙附近位置的正常血液循環,血管腫脹及血管墊組織發生異常而充血、腫脹,導致組織下垂及發炎,形成痔瘡。痔瘡可區分為兩大類,包括:

「內痔」:發生於齒狀線以上,由於直腸只有極少量的疼痛感知神經,因此患者不會摸到痔瘡,亦無疼痛感,惟大便出血時才會察覺。

「外痔」:發生於齒狀線以下,靠近肛門口位置的靜脈血管叢,因為此處神經組織較為敏感,所以,患者不但會摸到小硬塊,更會感受到明顯疼痛。

(圖片:ihealth)

「內痔」竟分為四級?

第一級:痔瘡不會脫出肛門,但排便時或會有少量出血。

第二級:除出血之外,於用力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但放鬆後,就會自動縮回。

第三級:痔瘡持續增大,排便脫出肛門後,必須借助手指或外力,將其推回肛門。

第四級:痔瘡長時間露出,且無法推回肛內。

(圖片:hemordr)

時常留意四個症狀,小心痔瘡找上門!

如有出現以下四個症狀,有機會是患上痔瘡,應盡快求醫。

排便時帶有鮮紅色的血

出現明顯、持續性的疼痛

痕癢感、灼熱感

肛門腫脹、有異物感,有塊狀物脫出

解構痔瘡五大成因 久坐、久站人士竟是高危一族?

痔瘡的形成,絕大多數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以下為常見的五大因素:

1. 不良飲食習慣

飲酒過量、嗜辛辣、刺激性食物,都會使肛門的靜脈血管叢充血,阻礙血液回流;少吃蔬果,人體攝取纖維不足,則無法長期刺激直腸黏膜,誘發痔瘡問題。

2. 生活作息不規律/職業因素

都市人經常熬夜、加上工作引致精神緊張及焦慮,容易導致便秘。若工作需長時間坐下、站立,引致運動不足,腸道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速度緩慢,從而壓迫靜脈,使血管叢充血,血液回流不暢,導致患上痔瘡。

3. 排便困難

長期便秘人士會由於糞便於腸道存放過久,水分被完全吸收,導致大便乾硬。一旦排便用力過度,會增加肛門的壓力,久而久之便會誘發痔瘡。

(圖片:mini.eastday)

4. 疾病因素

患有肝硬化、心臟病、發炎性腸疾、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士,比一般人更容易肛管發炎。除此之外,若肛門位置受到感染,會刺激肛內皮膚及直腸黏膜,可導致損傷,形成痔瘡。

5. 其他因素

懷孕婦女,因胎兒重量增加了下身的壓力,肛門組織更容易鬆脫,引致痔瘡。而年長、過度肥胖或體質較差的人士,都有很大機會遇上痔瘡的問題。

十個男人九個「痔」?

沒有醫學研究證實痔瘡與性別有關連。事實上,較多男性患上痔瘡,可能與他們職業有關。大部分男性比女性有較多體力勞動,因經常搬運重物,導致下盤受壓,增加痔瘡形成的機會。

(圖片:jianshu)

四種預防方法 擺脫痔瘡煩惱

早期的痔瘡,能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自行痊癒,但若然坐視不理,任其惡化,最後只能靠手術解決。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能夠完全避免痔瘡當然更好。

1. 改善飲食

日常生活盡量多進食高纖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海帶等,促進腸道臑動。宜多喝水以補充足夠水分,軟化大便,使排便更暢順,減輕刺激痔瘡表層。不宜飲烈酒及進食刺激性食物。

(圖片:Theindependent)

2. 避免便秘、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

避免排便時過度用力,而對下盤產生壓力。不少市民喜歡如廁時一邊按電話或看報紙,但久坐馬桶,會令壓力集中於肛門及使血管膨漲,導致痔瘡。所以排便時間不應超過十分鐘,完成後應立即清潔離開。

3. 定期運動、避免久坐

切勿長時間維持同一坐姿不動,每小時應起來步行約五分鐘,活動下肢,增加血液回流。另外,定期做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令患上痔瘡的機會大大減少。

4. 溫水坐浴

曲膝蹲坐在溫水中,能夠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有助靜脈收縮,以紓緩疼痛、不適感。

(圖片:woo22)

如果痔瘡惡化,出現持續疼痛,甚至影響到日常工作、生活,請不要再因尷尬而猶豫,盡早求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