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室】汗臭大便爛濕熱唔等於濕重?6穴位健脾去濕忌吃番薯

撰文:廖青霞
出版:更新:

濕熱、濕重、濕氣重,大家經常聽到,濕重的人,經常受水腫困擾,即使努力減肥,可能都難以看到成效。加上濕重會令人經常感到疲倦,不過是否只需祛濕就能解決問題?濕重又分濕熱和寒濕,究竟如何透過食療和穴位養生,改善體質?

濕氣重,一般會夾雜其他邪氣,因此又可分為寒濕及濕熱。如果一味只是清熱或驅寒,並不能完全根治問題。究竟「寒濕」和「濕熱」有什麼分別?濕氣重又有什麼特徵?註冊中醫師鄧蕙盈將為大家解釋有關濕重的種種問題(按圖)

+12

濕氣有4個特點,當身體出現濕氣重的情況,便會帶來不同的問題:

1)濕性重濁:四肢肌肉酸困沉重、水腫、疲倦

2)濕性黏滯:油脂失衡、大便爛

3)濕傷陽氣:大汗出、無精神、腹脹

4)濕性趨下:下肢水腫、腳氣(香港腳)

整體來說,濕重的人,都容易出現水腫、易攰和有腹脹的情況,不過「寒濕」和「濕熱」,有些症狀仍稍有不同(按圖)

+12

• 寒濕

徵狀:舌淡、苔白厚、水腫、下半身肥胖、虛胖、怕凍、白帶多、易胃脹、無胃口、疲倦、易有粉刺

• 濕熱

徵狀:舌紅、苔黃厚、多油、易有暗瘡、體味重、汗出帶黃、大便爛、臭味重、口氣重、白帶偏多、偏黃及味重

多吃健脾祛濕食物

鄧醫師表示,濕重的人可以多進食健脾祛濕的食物:

• 冬瓜、薏米、紅豆、扁豆、赤小豆、蓮子、茨實、准山、白朮及茯苓等

這些食材相對平和,因此濕熱和寒濕的人,都可以食用,惟孕婦慎服。另一方面,濕重的人應避免進食高糖分、重澱粉質和難消化的食物:

• 芋頭、番薯、糯米及奶等,以免引起胃脹、難消化等問題,以及令水腫變得更嚴重。

濕熱人士食療養生:

野葛菜生魚湯有清熱除濕、健脾養胃的功效; 另外,竹蔗玉米鬚蘋果茶可清熱降火、利小便、消水。 按下圖詳看材料及煮法:

+11

寒濕人士食療養生:

紅豆薏米水有補腎養血、散寒除濕功效; 五指毛桃健胃湯可健脾養胃、益氣除濕。 按下圖詳看材料及煮法:

+10

穴位按摩

鄧醫師推介了下列不同穴位,有助濕重人士去濕,改善水腫問題:

• 足三里:補益脾胃,清熱化濕(按圖)

• 天樞穴:理氣消滯,通大便(按圖)

• 合谷穴:行氣和胃,通大便(按圖)

• 耳神門穴:調整自律神經、助減壓(按圖)

• 交感穴:抑制食慾(按圖)

• 內分泌穴:平衡荷爾蒙水平(按圖)

註冊中醫師鄧蕙盈(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每日3分鐘】便秘水腫無精神?簡單一招踮腳企趕走夏季不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