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洗手到甩皮或患強迫症?視乎4準則對患者呢句唔講得!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確診個案天天過百宗,大部分更是本地感染或源頭不明,隱形患者可能隨時出現身邉!為了預防感染,大家唯有做好個人衞生,勤洗手、勤消毒,可是,過於緊張頻繁地清潔消毒,甚至令皮膚變乾和脫皮,此時便須注意有否患上強迫症或焦慮症。
精神科專科醫生葉沛霖表示,面對疫情嚴峻感到焦慮和情緒低落是可以理解的,他會分享身旁親友和患者的應對方法,並拆解大眾對強迫症的常見誤解。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葉沛霖
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很多人也加強消毒和注意個人衛生。部分人更經常消毒雙手,因而擔心有否患強迫症。
「強迫症」這個病相信很多人也聽過,但坊間仍對此病存在不少誤解。
強迫症:重複出現某思想、衝動、畫面或行為
強迫症的患者會有重複出現的思想、衝動、畫面或行為;但不是所有重複出現的想法或行為等於強迫症。
根據國際的診斷標準,什麼想法和行為才稱上患有強迫症?(按圖)
所以,如果有人重複去想或做自己喜歡及享受的事,例如唱歌、購物、打機、賭博等。如果自己並不覺得過量或困擾,也沒有嘗試壓抑或制止,那就不是患上強迫症。
疑惑1:常洗手、消毒、潔癖是強迫症?
不少人都以為強迫症等於「潔癖」,其實並不一定。雖然有部分強迫症患者的徵狀是害怕污染、重複清潔或洗手,但其實強迫症可以圍繞許多不同的主題。
一般來說,重複出現的想法會引起焦慮或困擾,然後患者會用一些行為去「中和」這些焦慮。例如:患者不斷害怕自己身體或其他物件被污染,便經常重複洗手或耗用大量梘液及時間洗澡。同時亦有患者經常懷疑自己有沒有關好電掣、煤氣或門窗,所以便重複檢查,甚至離家後也要折返家中幾次,多番檢查。
那麼如果有人十分著重清潔、經常洗手、每天都用很長時間清潔家居,是否就患有強迫症呢?套用於現時社會狀況,若符合以下準則便不算是強迫症。
經常消毒和洗手是強迫症?(按圖)
至於不停洗手和消毒有否患上焦慮症,就要留意自己有否以下的徵狀:(按圖)
相關文章:【焦慮症】肚瀉頭暈或感發冷發熱 焦慮症分4種可因持續憂鬱引起
對疫情感焦慮可理解
其實,面對肺炎疫情,每天都看到新聞報導疫情蔓延,社會上瀰漫著恐慌,日常生活及工作等受到影響。加上,未知是否有充足的口罩和消毒用品等,從而產生彷徨、焦慮,甚至情緒低落等徵狀也是可以理解的。
持續焦慮則需求醫
面對持續的壓力,可能會引起焦慮症、抑鬱症或適應障礙症等情緒問題。倘若焦慮或抑鬱等情緒持續及帶來困擾,並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學習, 工作, 人際關係),便應正視並尋求專業協助。
疑惑2:完美主義的人才會患上強迫症?
另一常見的誤解是以為完美主義的人才會患上強迫症。醫學上有研究主要關於「強迫型人格障礙」—— 其特點為執著、完美主義、有很高的道德標準、往往會要求身邊的人亦達到他們心目中的完美水平。這種情況對身邊的人造成困擾或影響生活/工作,並符合國際的診斷標準才算是「強迫型人格障礙」。
「強迫型人格障礙」與強迫症是2種不同的疾病,但研究指出大約20%的強迫症患者同時患上強迫型人格障礙。可見,不是所有完美主義者都患有「強迫型人格障礙」,亦不是所有強迫症患者都同時患上「強迫型人格障礙」。
如何應對強迫症?
強迫症的治療包括心理、行為及藥物治療。
心理行為治療
心理行為治療方面主要包括認知治療,透過檢視什麼是導致及維持強迫行為的具體思想,以比較合符現實的想法取代。例如,患者可能因害怕「不夠乾淨」引起嚴重的後果,所以重複洗手。治療師便會引導他評估一下這些後果是否乎合現實,再用比較現實的想法代替。
此外,治療師會訓練患者面對引起焦慮的事件、環境及防止相關的反應。例如治療師會教導患者一些放鬆的技巧,然後循序漸進地幫助患者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如感覺雙手不乾淨) 時阻止自己做出相應的強迫反應 (如洗手)。
患者如果可以自己了解更多強迫症、定時服藥、積極參與心理行為治療,相信對康復會有很大幫助。
身邊的家人及朋友的支援亦十分重要的,但切勿只簡單安慰句「冇問題」,而應陪伴患者尋求專業協助。其他還有什麼應做、不應做?以下是一些小貼士。
強迫症患者親友應做與不應做的事:(按圖)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方面,研究顯示強迫症與大腦的血清素失調有關,所以常用的藥物包括一些針對血清素的抗抑鬱藥(例如血清素調節劑、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以及較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鬱藥),使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回復平衡。
較新的研究顯示,強迫症也可能與大腦某些部分的多巴胺失調有關,故如果使用抗抑鬱藥的效果未如理想,醫生可能會處方低份量的新一代思覺失調藥以調節大腦的多巴胺分泌。
此外,對付強迫症產生的焦慮徵狀可配合beta-受體阻滯劑,以減低緊張時產生的顫抖及心跳症狀。同時,有需要時可短暫使用鎮靜劑紓緩病徵。
正確認識強迫症,減少對這疾病的誤解,加上親友適切的關心及協助有助一同跨過種種障礙。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買不到口罩驚慌失眠 「口罩荒」焦慮可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