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即將舉行 上屆得主讚參賽經驗終身受用
善用科學,發揮創意,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推動香港發展的創新者。由創新科技署主辦、香港科技園公司協辦的第二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即將啟動,鼓勵全民發揮創意思維,以創新科技協助市民應對日常難題。
比賽分為公開組、大學/大專院校組、中學組和小學組,為學生和普羅市民提供發揮創意和創新能力的平台。有首屆中學組得獎者分享稱,比賽為他提供將方案實體化的難得機會,過程令他終身受用,亦有「全女班」優勝者形容,比賽打破她們對科技的刻板印象,亦學會跳出框框勇於嘗試,啟發她們對科技、創新有新想像。
優勝者的指導老師、校長讚賞比賽為學生提供難得的創新平台,支援學生嘗試將方案落實,在過程中有所成長,並將創新科技的風氣帶入校園,鼓勵更多同學嘗試參與同類活動。
首屆《城市創科大挑戰》有來自本地及非本地的參賽者以個人或組隊形式參加,透過不同階段的比賽經驗和參與培訓,啟發不少參賽學生對科技和創新有更深入認識。
首屆《城市創科大挑戰》高中組亞軍由迦密柏雨中學的團隊獲得,他們提出利用昆蟲協助處理廚餘,以簡單配置製成「升級廚餘大師」,創新想法獲評審好評,並同時獲得高中組的「最喜愛獎」。
迦密柏雨中學學生:參賽經驗終身受用 鼓勵參賽不要自我設限
團隊成員呂榮韜同學稱,他和其他參賽同學雖對科學有興趣,惟以往未曾參加任何比賽,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參賽經驗終身受用。
「最大得著是過程中一步步去解決問題,提升了解難能力。」他指當時與隊友搜集資料,發現有昆蟲可協助處理廚餘,而有關做法在香港未為所用,深入了解後決定以此為題,並於參賽後設計草圖,在大會的支援下將方案實體化,並不斷改良,獲得寶貴的實踐機會。
呂榮韜同學補充,除了設計和製作原型外,入圍參賽者亦需向評審簡報方案。他當時極為緊張,建議大家不要擔心會被評審挑剔,反而可在提問中找到方案弱點加以改良。對於有興趣參賽的同學,他鼓勵大家訂定題目時不要自我設限,亦不要因自感能力不足而卻步,過程中遇到問題可嘗試尋求他人協助。
指導老師讚賞比賽助同學將創新概念製成原型
迦密柏雨中學生物科老師王子揚當時負責指導同學參賽,很開心見證同學在賽事中有所成長,同時讚賞大會提供技術支援協助同學將創新概念原型化,吸引同學投入創科。他又稱,比賽作為匯聚本港創新者的平台,亦讓同學大開眼界,例如他們因在會場認識了方案範疇相關的企業參賽者,獲邀到其智能農場參觀,拓展同學的視野和人脈。
《城市創科大挑戰》鼓勵全民發揮創意思維,以創新科技協助市民應對日常難題,首屆初中組亞軍得主,來自裘錦秋中學(元朗)的三名女生劉鎧琪 、郭卓妍和陳菀禧的經歷,證明即使同學對科技認識不深,只要有創意敢於嘗試,也能發揮創意參加比賽。
裘錦秋中學(元朗)女生參賽後對科技、創新完全改觀
她們利用了人工智能體感運動應用程式,用家需透過做運動養電子寵物,鼓勵用家多做運動。三人當初是在老師鼓勵下參賽,她們不約而同直言參賽前認為「科技、編程很沉悶」,但參賽後發現只要有想法,創科並不限於理科生,過程中更能學會很多,除了科技知識,亦更懂得團隊合作,她們亦自覺在連場方案簡報中訓練出膽量,現時更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
她們表示女生也有勝過男生的地方,例如編程、繪畫等,亦可能更細心,只要想法能夠突破框框,細心了解問題所在後再將不同想法組合,隨時可以撞出新創意,女生們亦可踴躍參加第二屆比賽。她們又提醒大家在簡報方案時所用語言並非最重要,而是要能夠清晰向評審說明方案的構思,如能提前做足準備,就能更有自信並減少緊張。
校長稱參賽團隊學生各有所長 創新科技非理科生專利
裘錦秋中學(元朗)梅志文校長表示,三名同學各有所長,例如劉鎧琪是文科生 、郭卓妍是理科生,而陳菀禧修讀視覺藝術,但她們在比賽中分工合作,為方案注入不同意見,印證不同學生都可發揮創意提出創新方案。
他續稱,三人在《城市創科大挑戰》中獲獎的經驗,不但鼓勵她們繼續更新方案參加其他比賽,亦鼓勵更多同學願意嘗試發揮創意、借助科技提出創新方案,帶動全校創新科技的氛圍。
第二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即將推出 密切留意報名詳情
第二屆《城市創科大挑戰》將推出全新主題,鼓勵全城提出創新構思方案,如果你希望為香港的未來出一分力,運用創意思維為大家解決日常生所遇到的難題,帶動城市邁進,記得密切留意報名詳情和細節。
有關首屆《城市創科大挑戰》詳情可瀏覽:https://www.citytechg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