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著嘴上學去|長戴口罩免疫力降 專家籲勿怕生病 無零病毒世界
疫後復常的首個開學日在即,《香港01》發現,有小學一年級新生返校上適應班時,仍有過半人戴口罩。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林鴻生指,隨社會步向復常,疫後年代已建立一定免疫屏障,目前無例行戴口罩的需要。他指,小朋友長期戴口罩,難接觸常見病毒建立抗體,有礙免疫系統發展,對5歲以下幼童而言,更會影響語言發展。
臨床心理學家蔡珊珊指,不少學生疫下習慣戴口罩生活,「當係著件衫咁,唔戴係唔安樂」,若至今仍未能適應除口罩,或反映個人欠缺自信心,亦可能「災難化」生病。她建議,趁9月開學當作新開始,鼓勵學生在校園除口罩,再逐步擴展到日常生活;若學生過份抗拒,則可能要尋求學校社工、輔導等專業人員協助,找出問題的根源。
兒科醫生:目前無例行需要戴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兒童與口罩的資訊專頁,世衛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一般不應要求5歲及以下兒童戴口罩,因為沒有其他人協助下,兒童適當使用口罩的能力有限。至於6歲以上兒童使用口罩時,應考慮所在地區是否存在廣泛傳播現象,了解口罩對學習和社會心理發展的潛在影響。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林鴻生指出,戴口罩的目的是減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會,隨著社會步向復常,特別是疫後年代有一定的免疫屏障,目前已無維持例行戴口罩的需要,「唔會一世幾十年後都戴掛?」
長戴罩減接觸細菌或病毒 抵抗力下降
林鴻生指,長期載口罩會影響到學童的免疫系統發展,以接種疫苗為例,將較弱的細菌注射入體內,下次再接觸到細菌病毒時,身體便會產生保護力,但並非所有疾病都有疫苗應對,若小朋友減少機會接觸到細菌或病毒,對常見病毒的抵抗力就會下降,「除非永遠戴住口罩,咁係一個方法嚟嘅,但你想像到𠵱個唔係一個長遠嘅解決方法。」
↓↓ 小一新生首日返校戴口罩情況↓↓
幼童長期戴罩 不懂發音有礙語言發展
他續指,本港學童在過去三年除新冠病毒外,未遇過其他病毒,難以建立正常抗體,「個個都好乾淨,免疫系統未ready(準備)去打仗」,由於對其他病毒的抵抗力較低,在流感高峰期時,兒童入院人數較以往高很多。
林鴻生提到,世界衛生組織指引不建議5歲以下小童戴口罩,他解釋因為幼童戴口罩的法式未必正確、效力低,卻影響到小童的語言發展,特別是剛學始學習說話的幼童,他們學習語言時除了靠聆聽外,亦須靠觀看其他人說話時的嘴型,如小朋友及身邊的人長期戴口罩,便會減少學習完整發音的機會,令小朋友在語言發展上遇到困難,所以幼童戴口罩傾向弊多於利。
心理學家:長期戴口罩或反映自卑及無自信
臨床心理學家蔡珊珊指出,不少學生習慣戴口罩生活,欠缺自信等除口罩,「當係著件衫咁,唔戴係唔安樂。」她提到,外國取消口罩令時,大多數人已不再戴口罩,但香港至今仍有不少人戴口罩,「如果個學生到𠵱家9月都半年,半年社會都復常嘅時候,好多情況都話唔使戴嘅時候,佢都仲係堅持要戴呢,我自己覺得老師或者輔導人員可能要留意下背後有咩原因。」她認為,相比起擔心「中招」或衞生問題,學生背後自卑及自信心問題等心理因素影響更大。
蔡珊珊認為,可以趁9月開學時當作新開始,嘗試重回沒有口罩的校園生活,如小朋友十分抗拒,則可以先在小型的聚會或在小息時,在一個舒適的狀態下鼓勵他們除下口罩,再一步步擴展到其他更多人的生活情況。若中學生缺乏自信,對外貌不滿意而戴口罩,「唔想個樣畀人睇到」,甚至出現社交焦慮的情況,則要讓他們重拾自信,灌輸外貌並非最重要等價值觀,亦可以培養興趣的方式,從中建立個人自信。
勿將生病災難化 無零病毒世界
口罩問題除了與個人自信有關,蔡珊珊指,亦有機會是學生將生病「災難化」,家長有需要教導他們生病是人之常情,「要教佢哋,有傷風感冒係正常嘅,冇virus free(零病毒)嘅𠵱個世界,會發燒會病𠵱啲係好正常,你諗三四年前冇疫情都係會傷風感冒。」她指,如果小朋友過份抗拒除罩,則可能要尋求學校社工、輔導等專業人員協助,找出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