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2月起全日制 教評會提10點建議:跨境學生快測代核酸檢測

撰文:裴英才
出版:更新:

疫情漸減,香港進入復常新階段,全港學校亦將於今年2月迎來全面全日制授課,3年疫情令學校復常過程產生不少問題,教育評議會向教育局提出10點建議,希望能藉此有效推行全面全日制。當中教評會留意到大部分學校疫情下的代課津貼不敷應用,甚至學生需要時間適應每天舟車勞頓,建議教育局增設臨時撥款或額外資源,令學校正常運作和,同時讓學生早日適應全面全日制的校園生活。另外,跨境學生可再次來港上學,教評會提倡以快速檢測代替核酸檢測。

為了方便跨境生往返,教育評議會建議取消申請過關配額及開放更多關口,令學生能順利過關。(資料圖片/蔡若蓮Facebook圖片)

首先在跨境學生方面,教育局提出跨境中學生在2月6日後、小學生則在2月底後可來港上課,教評會建議局方盡快落實跨境生和香港學生一致的做法,以快速檢測代替核酸檢測,為了方便跨境生往返,教育評議會建議取消申請過關配額及開放更多關口,令學生能順利過關。

其次,部分跨境學童只是小學生,從內地寓所、過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抵達學校,大約1小時的路程中需要成人照顧,部分雙非家長疫情前會因應孩子來港上學的需要,申請1天多次往返通行證,至於學童專用通道、深港直通校巴,以至部分口岸需要禁區紙等各方面的配套,教評會促請政府協調香港甚至內地各部門,為安排跨境學童事宜,在各方面的配套有需要時特事特辦。

就學童專用通道、深港直通校巴,以至部分口岸需要禁區紙等各方面的配套,教評會促請政府特事特辦。(資料圖片)

另一項提議關於跨境學生如何重新適應校園生活,疫情3年間,跨境學生在家上網課,與同儕相隔3年未見面,欠缺與同儕社交,回校後一時之間未能完全融入校園生活和節奏,或會構成適應問題。再者,學生回校後立即全日上課,學生身體和心理上都需要時間適應每天的舟車勞頓。教育局可就跨境學童的身心照顧為學校發出指引及相應配套,例如建議學校按跨境學童的身體及精神需要,提供課間休息,甚至撥備額外資源,讓學校彈性地聘請人手或購買服務,以協助跨境學生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安全地重新投入香港學校的學習。

教評會第四項倡議則是希望教育局批出特別代課津貼,實施全面全日制後,學生就需要留校午膳,一旦出現大批學生感染,學校便同時進行網課,部分跨境生亦可能因證件及家庭問題,需要繼續網課,在雙軌並行下,教評會建議教育局讓學校申請特別的代課津貼,聘請臨時額外人手,確保學校能同時推行實體課和網課,並保持教學質量。

第五項建議涉及學生人數政策,教評會指因應跨境學童回港就讀的安排,可能會引致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繼續在內地就讀,放棄香港的學位,引致部分本港學校學童流失。為使學校生態得以穩定發展,教評會建議為受影響的學校提供寬限期,在學生人數政策上作彈性處理,以免構成高年級的縮班情況。

至於教職員情況,教評會提出第六項意見,教育局今年1月20日發出指引,學生2月份仍需維持每日快速檢測,但教職員則不需要;學生如檢測結果陽性,待完全康復後才可回校,但教職員如檢測結果陽性,若無特別病徵,則可如常上班及教學,雖然同處一校,但兩者處理方法截然不同,容易令人混淆,至於如何決定教職員應否上學,亦未見清楚指示,教評會建議教育局作出明確指引,按照現時疫情,暫時維持教職員要檢測結果陰性才可回校,以釋家長及教職員的疑慮。

第七和第八項建議和增撥款項資源有關,當中大部分學校的代課津貼在疫情下已經不敷應用,教評會建議教育局增設臨時撥款,讓學校能維持健康正常的教學環境,另外,教評會亦相信學生和家長在全面全日制下,生理和心理需要時間適應,建議教育局增撥學校資源,提供適切的活動和講座,減少全面復常衝擊。

教評會亦向教育局提出第九項意見,認為局方宜盡快落實學校在2月後的政策,例如學生仍需否進行速檢測、學校旅行及境外參觀安排等,讓校方及早準備和籌劃。

最後,疫情變化不斷,惟教學要求不變,學界仍本着同心育人,提供優質教育,教評會建議教育局可多作諮詢,大家上下一心,盡早訂下應變方案,為學校全面復常作出更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