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青年會小學辦環保創科課程 教學生可再生能源知識

撰文:翁曼琛
出版:更新:

為配合環保價值教育議題,讓學生認識最新的可再生能源,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早前推出了一系列「大灣區創科教育」課程,當中最新的課程以「ESG教育 : 超新能源 — 氫能 」為題。課程於昨日(11日)舉行啟動禮,讓小四至小六學生組裝以不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模型車,並參加其他與STEM相關的活動,了解不同可再生能源之餘,又能實際應用到STEM方面的知識。

學生完成鹽水發電模型車後以個人及班際形式進行比賽。(翁曼琛攝)
+12

是次活動主要讓學生組裝以太陽能、鹽水及氫能發電的模型車,完成後便以個人及班際形式進行比賽,既能讓他們享受比賽的樂趣,又能增進對可再生能源演變過程的理解。除了組裝模型車外,學生還能參與STEM遊蹤遊戲,於學校不同位置破解各種關卡,包括Scratch編程、拼裝風車及元宇宙解題等,以及在應用程式內設計以環保為主題的元宇宙空間,推廣與環保相關的訊息。

+4
有份參與組裝氫能發電模型車的小六學生韓海晴表示,在活動過程中學習到以氫能發電能達至零碳排放,以及將鋅和檸檬酸混合可釋出氫的概念。(翁曼琛攝)

有份參與組裝氫能發電模型車的小六學生韓海晴表示,在活動過程中學習到以氫能發電能達至零碳排放,以及將鋅和檸檬酸混合可釋出氫的概念。她又指出,在測試模型車速度時曾經遇上困難,例如檸檬酸的份量太少會導致電力不足,從而減慢車輛速度。她亦希望學校將來能舉辦更多「動手做」的創科活動,提升其思維能力。

該校創科課程及資訊科技科主任郭賢沛表示,現時學校都想以最新可再生能源為主要教學重點,加上政府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倡創新科技發展,故學校想通過活動擴闊學生對可再生能源視野,思想不只是局限於以石油為發電燃料,以及鼓勵他們日後能節省能源。

校長程志祥就提到,除了是次活動外,學校還打算推行以數學為主題的「看得見,摸得到」課程,讓學生構建立體模型,培養其空間思維及心像旋轉能力,以及生物科技課程,透過一系列的實驗,例如抽取水果的DNA及以發酵的方法製作生物能源等,提升對生物科技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