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潮|教育局點人頭有結果 小學減少14班小一 中學少22班中一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移民潮及適齡學童下跌夾擊下,教育局今年開學後如常到校「數人頭」結果出爐,並以有關結果確定公營學校於2022/23學年核准開辦的班級數目,用以確定各學校的教職員編制及撥款額。經9月點算在學學生人數後,相對本年4、5月批核的2022/23學年總班數,公營小學一共減少14班小一;而公營中學一共減少22班中一。

教育局會在9月底發信,通知相關學校修訂的班級結構及教職員編制。(資料圖片)

教育局表示,今年9月15日透過電子系統收集學生資料,亦到個別學校實地點算,核實實際在學人數。考慮到跨境學生因疫情緣故暫時未能到港上課,在本學年點算實際在學人數時,只要他們有參與學校的遙距學習(如網課),也會點算為在學學生。

教育局已完成核實學校遞交的學生資料,並於9月28日發信通知所有經點算實際在學學生人數後須調整2022/23學年班級結構及教職員編制的學校。經9月點算在學學生人數後,相對本年4、5月批核的2022/23學年總班數,公營小學一共減少14班小一,而公營中學一共減少22班中一。

教育局9月15日按照慣例,抽樣派員到個別學校「點人頭」。(資料圖片)

議員朱國強:有中學收27人開一班 另有收24人開兩班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表示,數字反映教育界正受移民潮及人口下跌影響,且情況較嚴峻。他表示,現時中小學狀態不好,不少校長均稱擔心收生不足,一些收生不穩定的學校,更想方設法吸納學生,包括推出獎學金、免校車費等,令學界生態不健康。

他又說,教育局在處理減班問題,每個階段要求不一樣亦造成不公,例如有一間學校第一輪收生25人,第二輪已確定其只能開一班,最終連帶叩門收了27人;相反另一學校第一輪收到26個學生,最終學生退學只剩24人,但因「點人頭」時達到24人要求而能開兩班。

促教育局酌情放寬 批教育局「死板」

朱認為教育局不應一味只關注數字、跟程序,「教育係對人,應該要有啲人情」,例如只差一兩人可酌情放寬,惟學界、立法會雖然提出多項建議,局方卻絲毫未有改善,批評局方處事過於「死板」。

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資料圖片)

教育局:數字調整反映人口變化、搬遷、家長選擇

教育局稱,一般而言,學校的核准班數受多項因素影響,數字調整往往反映了適齡學童人口的整體變化及學生人口的流動情況,包括搬遷、家長選擇(包括從公營學校轉到直資或私立/國際學校就讀),以及移入或移出本港的學童人口等。

該局指,因調整班數出現的超額教師,可按既定機制獲保留至2022/23學年完結;而因小一學生人口下降以致總班數減少而出現的超額教師,則可獲保留最多三個學年。該局重申,學生人口未來持續下降是不爭的事實,面對結構性下跌的問題,會與學界共商,研究鞏固及整合學校資源的辦法,務求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以「軟著陸」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