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熊貓主題學習 每年設四川交流團推動中華文化

設有全港首個「熊貓書屋」的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近年積極以熊貓作主題教學,推動中華文化之餘亦令學生掌握多元知識。早前本港熊貓雙胞胎出生掀起空前熱潮,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專程到訪該校,除深入了解各學科熊貓跨學科活動,又品嚐由學生親手製作的熊貓點心,並大玩夾熊貓公仔機。

學校與四川結緣多年 締結姊妹學校每年交流
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一直與四川甚有淵緣,早在2018年汶川大地震10周年,部分同學曾隨教育局到四川探訪,了解重建工程。樂善堂之後每年都會為轄下中學提供四川青年交流團名額,與師生前往參觀成都大型科創企業、大熊貓保護中心、樂山大佛、四川大學等景點等,此外亦會到訪締結姊妹學校,互相交流學習經歷。校長袁美玲表示,每年四川交流團只得16個名額,因行程會前往都江堰水利工程,故中四、中五,以及修讀生物、地理科的同學會獲優先考慮,少部分名額則留予中三同學。
熊貓主題跨學科學習 推動中華文化及國民教育
楊葛小琳中學的「熊貓書屋」於2023年設立,樂善堂李聖根主席於去年聯繫四川省僑務辦公室及四川海外聯誼會,再獲對方送贈900本圖書,令藏書更為豐富。其中中文科推行「書送快樂」獎勵計劃,就是鼓勵同學要多看書,只要完成閱讀報告可獲砌圖一塊,集齊四塊便可夾熊貓公仔;英文科則舉辦熊貓新聞標題比賽;視藝科創作熊貓水墨畫及孔版畫;旅款科設計熊貓主題旅遊路線;家政科製作熊貓湯圓和熊貓奶黃包,商科學生則售賣自己設計的熊貓文具及熱轉印商品學習營商。
此外,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家姐」及「細佬」於去年8月下旬出世,學校圖書館外亦張貼了熊貓寶寶的成長印記,讓學生可了解牠們的成長過程,同時閱讀到相關的中英文報章報道,多學習有關描述熊貓的詞彙。
袁校長認為,以熊貓做主題亦是國民教育一部分,很高興同學能樂在其中,正考慮在操場增設跑步機及健身單車,系統會連接一個熊貓吃金幣的電子遊戲,鼓勵同學多做運動。
教育局局長訪校肯定成效 童心未泯與學生夾公仔
去年11月,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曾到訪樂善堂楊葛小琳中學,參觀了熊貓書屋及熊貓畫廊,畫廊展示了學生在視覺藝術課堂的作品。當日多位曾參與四川交流團的學生,亦分享了他們的行程收穫,又與局長一起品嚐熊貓茶點,最後,局長在學生指導下,使用熱轉印技術製作熊貓紀念品,以及玩夾熊貓公仔機。
中五學生謝俊謙於局長到訪當日負責示範熱轉印製作,他知道局長要參觀時都十分驚訝,每天最少花一小時背誦講解內容,家人都替自己感到高興,但最意想不到是局長不是一味講政事講工作,因為她玩夾公仔機時十分投入,流露出童真的一面。
其餘2名負責接待局長的的中五學生區芷妍及中四學生黃凱林,表示收到通知時都很擔心,事前都花了不少時間準備,幸局長十分親切,偶爾見到自己手忙腳亂,都會主動幫忙,還會說「慢慢來,唔緊要」安慰。黃則笑稱自己太緊張,於匯報時忘記將平板電腦畫面轉向局長展示有關相片。
區與黃去年也曾參與學校的四川交流團,他們異口同聲指此行獲益良多,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蹟,印象最深是參觀三星堆博物館及臥龍熊貓基地,因能目睹十多隻熊貓在野外活動,前方更沒玻璃間隔,能與可愛熊貓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