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家校會主席方奕展 強調家校合作有贏無輸、分享推動合作妙招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場所,家長亦應積極與學校合作,一起教育子女。政府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校會)主席方奕展接受「01教育」專訪時表示,本地及海外研究均認為家校合作有贏無輸,有助對推動孩子學習。家校會成立逾30年來致力推動家校合作,近年從各方面均見到家校合作愈見緊密,特別是疫情期間學生需要在家線上學習,家長與老師因此有更多合作機會,一同跟進孩子學習,該緊密程度於疫情後亦能維持。
都市人工作忙碌,方奕展作為3個孩子的父親亦提醒家長記得分配時間與學校溝通,「你忙到隱蔽,老師點幫你呢?」,而且老師是孩子經常相處的人,「佢收到嘅資訊可能對於你作為家長有幫助」。

家校合作趨緊密 家長生活忙碌更要與學校溝通
方奕展經常出席不同中小學家長教師會(家教會)舉辦的活動,見證家校合作關係愈趨緊密,家長比以往更投入參與學校事務。他舉例,早前出席一間學校的家教會選舉,不但出現非等額選舉,點票後更有數名候選人同票,可見競爭之激烈。另一方面,家校會近年收到的活動津貼申請有所增加,反映家長更願意為學校舉辦活動。他特別提到,由家長舉辦的活動除了家長講座及工作坊外,更有支援學生學習,以至是具特色的親子敬師烹飪比賽,由父母及子女一起煮食給老師享用。
不過香港家庭結構轉變,大部份家庭都是雙職家長,單親家庭亦愈來愈多,家長因為工作而抽離學校事務並非罕有。方奕展對此表示理解,認為不同家庭的環境及背景都有所不同,家長應該視乎自己的實際情況而考慮如何與學校合作,難以一概而論。
方奕展希望家長無論如何都花一點時間認識家校合作,又提到如果家長工作忙碌,更應抽空與老師溝通,從老師口中了解更多子女,幫助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如果家長期望子女學到某些技能或培養某些特質,亦可以與老師溝通,由老師在學校配合家長想法製造學習機會。
家長將心比己 留空間予老師作專業工作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另一極端則是過度參與,變相影響甚至干預老師工作。方奕展指相關情況在直資及私立學校比官津學校更常見,因為家長需要付學費,自然會有更多想法。
他認為家長需要易地而處,特別是很多家長都是打工仔,明白「你不斷去畀佢壓力,唔見得老師能夠更有效去教你個仔」,更多是因壓力而心力交瘁,工作成果亦未必是最好。他建議家長適當表達自己的要求及想法後,給予空間老師處理,相信只要合理,老師會盡量完成。
家校合作沒有既定模式 家長可以是學校重要資源
從宏觀層面討論,方奕展指不同學校的家校合作方式分別可以很大。他指普遍學校採取的模式是於揀選校車、校服、飯盒供應商時,諮詢家教會意見,或是安排家教會合作會議等,「但係嗰個模式相對嚟講唔係(處理緊)咁核心嘅校政議題」。
他建議促進家校合作的最理想方法是學校各個層面都與家長有商有量,討論議題可以包括教學及行政等,以達致全方位溝通,但實際做法要視校情而定。
另一種家校合作模式是引入家長為學校資源,幫助學生學習或學校發展。方奕展舉例,學校可邀請不同行業的家長分享行業資訊,協助學生作生涯規劃;STEAM課程亦可邀請相關背景的家長提供意見或指導。他直言校友都做到同樣效果,但需要長時間累積,而家長則是每間學校都有。
家校會響應《4Rs精神健康約章》 籲家長遇子女有錯都可以擁抱
近年社會各界均關顧學生精神健康,教育局推出的《4Rs精神健康約章》亦獲得家校會響應支持。方奕展提到,現時有超過650間中小學參加《約章》,可見《約章》獲得學界廣泛認同,而家校會亦希望從家長教育方面入手,使家長明白4R的理念。現時家校會支持的活動或是學校家教會舉辦的活動亦多了家長靜觀訓練,以至是透過電影工作坊講解親子關係。
他以4R之中的關係(Relationship)為例,解釋家長可以以身作則,與子女維持良好關係,使子女明白如何與其他人維持良好關係;又以抗逆力(Resilience)提醒家長多給予子女空間,「錯咗都可以擁抱(子女)」。最後,他亦提到《約章》有提供一系列免費資源供大家使用,農曆新年期間更對應節日推出「4Rs新春希望棋盤」、「4Rs新春親子祝福食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