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資聚賢|走訪頂尖科研實驗室,再思培育科創人才路
文: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學術委員、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校長孫嘉俊博士
在過去半年裡,我有幸走訪了多個頂尖實驗室,包括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香港大學醫學院神經退化疾病研究實驗室、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以及參加了第五十三屆美國神經科學學會會議。這些經驗讓我有機會與不同的科學家交流,了解最新的科研項目,同時也讓我回味在讀博士學位時於醫學院實驗室做研究的樂趣。當我踏進這些實驗室時,除了被先進的儀器和設備所吸引,更從聆聽每一位研究員的分享,被他們對研究工作的專注和熱情感動。我衷心感謝上述大學實驗室的負責人,以及向我細心講解的每一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作為一位既從事科學研究又熱愛科學教育的老師,我常常自問:「在中學的環境中,如何才能培育更多有承擔的未來科學人才?」
我們可以透過給予學生親身參觀大學實驗室的經歷,以此拓寬他們對科研的視野。在與不同研究員的交流中,學生可以學習科學家在面對困難和屢次失敗時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對科研的決心。此外,每個實驗室都傳承著經由多代研究員發展出來的研究技術,延續一個又一個的研究項目,我深信中學生如有認識這些技術的發展過程的機會,定會學懂欣賞成果背後的努力和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尊重實驗結果、誠實匯報數據也是有承擔的未來科學人才應該要擁有的素質,學生可以在平日的課堂實驗和科學比賽中培養這些素質。
我所服務的學校雖然是一所中學,但設立了幾個可以進行科研活動的實驗室,如生物科技實驗室、幹細胞科學實驗室,讓學生有機會在中學做大學級別的研究,更令學生有機會登上科學的大舞台,出席國際科學會議,獲得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分享等寶貴經驗。最近我校的學生參加了兩個非常有趣的活動:一組學生延續上年度研究前列腺癌的快速測試劑後,今年探索令癌細胞死亡的基因,通過生物分子技術引導癌細胞死亡,並在國際基因工程比賽中獲得金牌。另一組學生研究生物打印技術,開展「打印器官」的基礎實驗,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打印器官作為治療方法,這次學生還受邀到海外分享,向大眾介紹這種在學術界仍屬非常嶄新的項目。
隨着科學進步與發展,我相信從小培育人才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啓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鼓勵他們多思考,不只停留於思考問題的層面上,而是培養一個熱衷於解決問題的心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仍學會冷靜面對,我在哪裏出錯?我如何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對筆者、甚至每個人來說,失敗是令自己進步的機會,在檢視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我相信有這般素養的人定能闖出一番事業。
作者: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學術委員、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校長孫嘉俊博士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簡介: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直資議會)由全港的直資中小學組成,議會以協助直資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體系為目標,讓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