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資聚賢|尊重差異 擁抱多元文化

撰文: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
出版:更新:

文: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方麗玲助理校長
在二十年前的回憶中,當我踏進那間充滿南亞裔學生的課室時,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非華語學生,對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只是一知半解,對他們的文化更是一無所知。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適應了這種氛圍,也開始了解他們的個性、習慣。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提供)

回想起1999年,地利亞(百老匯)分校開始招收南亞裔學生,那時只有13位學生,而如今在百老匯或吉利徑分校,超過九成的學生都是南亞裔。當時的校長是陳鉅培博士,作為一所直資學校,學生人數的多寡對學校的存亡至關重要,招收南亞裔學生成為一個不錯的生源。或許南亞裔學生在別人眼中是壞學生、搞事分子,做事不夠謹慎,缺乏對他人的尊重。但在相處之後,我的觀感完全改變了,他們只是比本地學生更開放、更勇於表達自己、更真情流露而已。

後來,陳校長以「和而不同」作為百老匯分校的校訓,強調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包容,同時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追求共同點並容納差異。陳校長對學生提供全力支持,對老師則從不說「不」,無論事情多麼匪夷所思,他總是想辦法實現學生和老師的想法。他給予老師極大的自由度,讓他們自行制定校本課程,勇於創新且具有遠見。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地方,匯集了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我們應更珍惜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

2011年,陳校長轉到吉利徑擔任校長,他希望在吉利徑推行IB課程,許多人嘲笑他是愚蠢、做白日夢。然而,他仍然前往香港以外的地方,深入了解IB的內涵。甚至在加拿大探訪女兒時,他特地參觀了當地的IB學校。在這個探索是對是錯的過程中,他逐漸明白了IB背後的理念:IB並非貴族的代名詞,它追求平等、共融和關懷社會。他相信這樣的教育體系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培養全人發展的能力。

陳鉅培校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提供)

回想起當年的南亞裔學生,他們可能在傳統的教育體系下感到挫折和不被理解。然而,陳校長對他們持開放態度,給予他們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力。他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發揮他們在音樂、舞蹈、戲劇、運動等方面的天賦。今年,吉利徑校迎來了第三屆IB畢業生,這標誌著學校在推行IB課程方面的持續成長和成功。我們為這些畢業生感到自豪,期待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走進那間充滿南亞裔學生的課室,我不再有任何疑問和顧慮。我看到了這些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他們在學業和個人發展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段經歷與Milton Bennet 提出的跨文化敏感性理念中的階段相互對應起來也不謀而合。當初,或許處於「否認階段」,對於南亞裔學生的文化抱持輕視或忽視的態度。隨後,進入了「防衛階段」、「最小化階段」,開始接受文化差異,但仍然將自己的文化作為評判他人的標準。但是,這段經歷讓人進一步成長,使之進入了「接受階段」。開始尊重和欣賞其他文化,並理解文化差異的合理性。隨著這些學生的陪伴和交流,進入了「適應階段」和「整合階段」。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與他們有效溝通和互動,並開始具備多元文化的視角。

香港——一個我多麼熱愛的地方,一個陪我成長的地方,一個讓我感到自豪的地方。儘管我們對多元文化感到自豪,但社會上仍然存在著一些障礙或歧視。我們應由學校做起,一起努力,以建立一個更包容、更平等的社會,並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也是香港的一分子,也是香港的未來,大家願意花一點時間去認識、了解他們嗎?讓香港成為一個真正「和而不同」的國際大都市。

後記:陳鉅培博士,1983年開始執教鞭,2000年至2011年就任地利亞(百老匯)分校,期間該校不同族裔學童人數由13名增至超過800名。2005年同時擔任地利亞(閩僑)英文小學校長,在2011年離任時,該校學生人數增至超過800名。2011年 調任吉利徑校至今,校內不同族裔同學與日俱增。2019年,在陳校長帶領下,吉利徑校成功取得IB 認證,學費每月二千多元,成為全港學費最平的IB 學校。2024年正踏入陳校長退休之年,在此祝願陳校長退休生活愉快!

The darkest nights produce the brightest stars. (John Green, an American author)

作者: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方麗玲助理校長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簡介: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直資議會)由全港的直資中小學組成,議會以協助直資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體系為目標,讓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選擇。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