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訪】台灣同志談婚姻平權:黑暗中的燭光
5月24日,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司法支持婚姻平權的地區。在司法院門口苦苦等待的同性戀群體代表祁家威老人,終於看到人生的希望。與此同時,華文社交媒體陷入一場自由主義話語的狂歡,人們視台灣此次釋憲為人權和自由的勝利,台灣也因此被一些人譽之為「亞洲之光」。
香港01記者采訪了一位身處「風暴中心」的台灣同性戀者靖亞,他開誠布公地談了自己對此次婚姻平權的觀點和看法。
香港01:作為一個台灣此次釋憲的「直接關係者」,你怎麼看待婚姻平權?
靖亞:婚姻平權不會是也不應該是同志運動的終點,而是一個鼓舞人心的開始。這或許是台灣第一次在制度內、以憲法的高度承認了同志族群,乃至LGBTQIA(非異性戀族群)的存在,並接納同志族群為社會的一分子。
這次解釋文中特別提出憲法(中華民國憲法)中未明文寫出的「性傾向」亦適用平等權,這不僅僅對婚姻平權,對其他的同志議題包含教育、工作等等生活的面向,都是很重要的。這次釋憲案第一次正視同志社群,看到他們的苦痛,並提供一個可能進步的方向。
所以,婚姻平權對我,除了可以結婚之外,更重要的是傳遞出「身為同志沒有錯」的訊息。對於許多我認識的朋友來說,這是在黑暗而對未來茫然的生活中帶來信心的一盞燭光。
延伸閱讀:【亞洲首例】台灣大法官宣告民法違憲:2年內應修法保障同性婚姻
香港01:婚姻平權在台灣社會的反對者都是哪些人?你怎麼看這些反對的聲音?
靖亞:和其他各國婚姻平權運動一樣,最主要、積極的反對者多半以傳統保守的宗教人士,他們出於其信仰反對同性戀或婚姻平權。我認為他們的反對仍然是基於對其信仰的理解以及對未知、陌生的同志社群的恐懼。
說真的,我不會輕易用落後、愚昧、迷信去標簽他們。我相信在某些成長的年代、家庭背景、教育和生活環境下,他們有一套與我背道而馳的價值觀。這並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我只能希望隨著婚姻平權的實現,他們可以慢慢體認到,同樣生活在台灣的同志可能是他們的親人、同學、同事和朋友。
我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所要爭取的,其實也不過就是「把人當人對待」這一件再合理不過的事。就如同跨種族婚姻、女性獲得投票權這些平權運動,當時遭到宗教人士基於宗教信仰反對,而後來被視為理所當然一般。
也許他們有天會明白,這不是世界末日,這不會毀壞他們的信仰當中最核心堅定而珍貴的事物。因為,宗教終歸是撫慰人心而宣揚愛與善的。
延伸閱讀:
台灣釋憲支持同婚 兩位大法官提不同意見書:「同婚非普世價值」
香港01:放在更大範圍來看,台灣此次婚姻平權是亞洲第一例,很多不屬於LGBTIQA群體的人士也對此很興奮,感覺與有榮焉,認為婚姻平權讓台灣成為亞洲之光。有觀點認為,這是在將同性戀平權運動泛政治化。
靖亞:同志平權運動或其他的社會運動,本來就是政治的。與其說婚姻平權讓台灣成為亞洲之光,我更願意相信台灣的婚姻平權走到現在能有一個樂觀的結果,可以成為其他亞洲或世界上其他地區、國家同志運動者信心的光。
如果台灣可以,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緬甸以及新加坡為什麼不可以?我希望這能鼓舞其他國家的同志平權運動,就如同當初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讓我們(WE ALL)距離平權更進一步一般。Nobody's free until we are all free(所有人的自由是個人自由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