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涉及太多地緣政治 中方政治經濟擴張或成合作國壓力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為一帶一路項目的一個里程碑,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日的峰會上表示,希望今次峰會能取得三大成果,一是推動互利共贏,明確合作方向;二是密切政策協調,對接發展戰略;三是依托項目驅動,深化務實合作。然而,該一帶一路的戰略存在諸多風險,成敗關鍵在於決策者和參與者能否釐清並化解這些挑戰。
一帶一路涉及太多地緣政治 中國須謹慎處理
首先,一帶一路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在中國經濟及軍事實力崛起之際,國際社會均擔憂中國所謀求的新型大國關係會否為現行秩序帶來不穩定性,故此坊間甚至有人將「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相提並論。姑勿論兩者在形式及具體內涵所存在的差異,外界既然已有疑慮,中方應主動釋疑,否則一帶一路或會陷入信心危機之中。
不論中亞、中東,還是東南亞、南亞,都是傳統意義上大國博弈之地,中國雖以經貿合作形式進入上述地區的國家,但仍會引起區域大國的猜疑和戒備。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中巴經濟走廊,由於印度擔心中巴經濟走廊會限制了印度的地緣政治延伸,甚或打破地區軍力平衡,故印度曾表示強烈反對,印度總理莫迪訪華時更明確表示「不能接受」該項目。
其次的是,沿線途經的許多區域,政經、社會狀況大多十分落後,要麼就是不穩定,部分國家更存在長期主權違約記錄,一帶一路所面臨的收益風險十分巨大。
中國僅為出口過剩能源及相關技術 將與合作國兩敗俱傷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社評則指出,中國並未主要把「新絲綢之路呈現為一個發展項目,而是為了在難以擺脫經濟增長乏力、貿易量停滯的當今世界將其作為刺激貿易的手段」;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了中國的長處,中國的存款超出了國內的投資需求,中國也擁有承接大項目的經驗,但令人擔心的是,「該計劃在為中國已經壓力巨大的金融體繫帶來更大壓力的同時,將會輸出其經濟體中最糟糕的方面」。
文章同時指出,中國仍受到資金配置效率低,及隨之而來的許多行業產能過剩的拖累。在一帶一路的計劃裏,中國主要興趣將成為出口過剩能源及相關技術,以向合作國提供相關項目建設,問題是這或許不是合作國需要的。支持項目建設的貸款將不會被償還,進而損害合作國的信用評級,並導致不良資產堵塞中國的金融體系,兩敗俱傷。
由於一帶一路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目的,正為中國欲加強其在整個地區的政治實力。文章指出,「如果屈從於中國的地區領導地位是獲得廉價貸款的代價,那麼這些貸款甚至更不太可能得到有成效的利用。當存在太多附加條件時,許多國家即使它們需要資金,也許不願接受貸款」。